美国的公司挺狠啊,通用汽车要求,把中国零部件供应商,全都踢出去。   过去几年,

修竹崽史册 2025-11-13 11:37:59

美国的公司挺狠啊,通用汽车要求,把中国零部件供应商,全都踢出去。   过去几年,美国车企已经试过小修小补,比如把电池、芯片这类高科技部件的采购转向韩国、日本,或者干脆自己建厂。   可通用这次玩得更大,不仅盯住战略物料,连最基础的电子元件、照明系统、模具这些中国供应商深耕几十年的领域,也要连根拔起,目标直指2027年,北美产线彻底实现“零中国”。   这不是简单换供应商,而是要重塑整个采购逻辑:从最低成本转向最高可控,从全球分工退回区域自循环。   为什么通用敢这么刚?因为他们看清了一个现实:中美关系进入跨党派、跨政府的长期调整期。   无论白宫换谁坐庄,供应链安全都成了压倒一切的硬指标,特朗普时代靠关税大棒,拜登时代换成补贴胡萝卜,但本质一样——把中国从关键链条里挤出去。   通用高管私下承认,以前选供应商只看报价单,现在第一问是“地缘风险有多大”,这种思维扩散开来,福特、斯特兰蒂斯这些同行也在悄悄跟进,只是动作没这么高调。   表面上喊着创造就业、振兴本土,实际执行起来却处处掣肘,劳动力成本高、基建老化、熟练工短缺,这些老问题一个没解决,反而因为急于脱钩,把本来就脆弱的供应链推向更高成本的悬崖。   业内算过一笔账:把一条成熟的中国供应链搬到北美,初期投入至少翻两倍,交付周期拉长三到五年。   通用自己也清楚,短期内车价肯定上涨,消费者买单,但他们赌的是,地缘稳定带来的长期确定性,值得这笔溢价。   中国这边也不是没应对,零部件企业早就在墨西哥、越南、东欧布局新厂,试图绕过关税壁垒。   可美国的新招更绝:不光看产地,还看股权和技术来源,只要供应链里带一点中国影子,就可能被新规卡死。   这等于把“去中国化”从物理层面推到规则层面,逼着全球车企重新站队。   美国车企短期能靠政策红利抢占舆论高地,长期却要面对成本失控和创新滞后,没了高效的中国供应链,他们不得不在残缺的本土生态里硬凑垂直一体化,效率必然打折。   反观中国供应商,虽然丢掉部分直销美国的市场,却借机倒逼产业升级,把产能转向欧洲、东南亚、中东这些增量地带,未来谁能把韧性和性价比重新平衡,谁就掌握主动。   全球化退潮后,供应链不再是纯经济问题,而是国家博弈的前沿阵地,美国用通用汽车开刀,传递的信号很明确——在对华战略上,他们可以忍受短期阵痛,也要换取长期主导权。   中国企业则需要在夹缝中寻找突围路径:既要保住全球份额,又要避免被单一市场绑架。   你怎么看这场供应链大迁徙? 信息来源:新浪财经

0 阅读:69
修竹崽史册

修竹崽史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