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着孩子领奖的全红婵,可能是全中国,甚至全世界最松弛的运动员了吧!   十五运跳

未央细说 2025-11-13 17:13:03

抱着孩子领奖的全红婵,可能是全中国,甚至全世界最松弛的运动员了吧!   十五运跳水女子10米台决赛后,她站在领奖台上,没有像很多运动员那样高举金牌欢呼,反而在接过金牌后,低头摩挲了许久,这时候师兄谢思埸把刚满3个月的儿子递过来,她毫不犹豫就接了过去,双手托着宝宝的腰臀,手臂微微弯曲轻轻颠动,还小声哼着不成调的儿歌,那模样熟练得不像刚满18岁的姑娘。   这种松弛不是凭空来的,得先看看她经历过什么,从东京奥运会以三个满分动作一战成名,14岁的她站在领奖台上还带着懵懂,到巴黎周期身体发育带来的重心变化,曾让她的动作稳定性一度下滑,训练中甚至出现过罕见的失误,十五运前,外界质疑声铺天盖地,有人翻出她训练失误的片段剪辑传播,断言“天才少女要陨落”。   加上她同期以保送生身份踏入暨南大学体育学院,就读运动训练专业,师从苏炳添系统学习运动科学,又有人说她分心学业耽误训练,笃定她的竞技生涯要走下坡路,可就算扛着这么大的压力,她身上也没见着紧绷的样子。   教练组透露,为适应新体形,她每天提前一小时到训练馆加练核心,用弹力带做抗阻力训练时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却还会跟旁边的小队员开玩笑,每日训练长达6小时,核心力量与柔韧性训练强度不减,可镜头里的她,休息时还会跟队友追着打闹,抢着喝同一瓶运动饮料,脸上照样挂着没心没肺的笑。   赛场下的她,更是把松弛刻在了骨子里,每周两次的家庭活动被团队精心安排进康复计划,天气好的时候,她会穿着宽松的运动服,跟爸爸在湖边骑行,遇到卖棉花糖的小摊就停下来买两串,父女俩边吃边聊学校里的趣事,划船训练时,她不追求速度,反而慢悠悠地欣赏湖面上的水鸟,偶尔还会把脚伸进水里晃荡。   碰到粉丝要签名,她从不摆架子,哪怕刚训练完一身汗也会耐心满足,签完还会歪头问一句“你今天开心吗”,有次参加公益活动,小朋友怯生生地问她“跳水怕不怕”,她蹲下来跟孩子平视,认真地说“刚开始怕,后来跳多了就觉得像飞一样”,面对记者采访,她的回答更是直白又松弛。   被问起大学新生活,她直言“运动生理学有点难,但老师讲得很有意思,就是早起有点难”;聊到训练瓶颈,她挠挠头说“慢慢练呗急啥,教练说慢慢来反而快”,没有套话也没有故作深沉,全是年轻人最真实的模样。   这种松弛背后,是她对跳水的纯粹热爱,没有太多功利心,从一开始为了给妈妈治病选择跳水,省吃俭用把补贴寄回家,到后来在跳台上找到腾空跃入水中的自由感,她逐渐明白跳水对自己的意义。   训练再苦,只要站上跳台,听到熟悉的起跳口令,眼里就只剩水线和动作,那种专注不是被逼出来的,而是发自内心的享受,教练何威仪曾评价她“对水有天生的亲近感,训练时从不用人催,反而会自己琢磨动作细节”。   她的松弛还来自家庭的影响,父母虽然文化程度不高,却从不会在电话里提成绩,只会叮嘱“好好吃饭别太累,缺钱了跟家里说”,团队也格外注重她的心理状态,把家庭活动纳入康复计划,让她在高强度训练之余能感受到亲情的温暖。这种无条件的支持,让她不用背负“必须拿冠军”的枷锁,反而能在赛场上轻装上阵,把每一次起跳都当成享受。   现在的体坛,太多人被成绩绑架,赢了要狂喜到泪流满面,输了要崩溃到掩面痛哭,好像不把情绪写在脸上就不算投入,可全红婵偏不,她拿金牌也能平静摩挲,仿佛那只是训练后的一份奖励;抱孩子也能自然流露温柔,把领奖台变成充满生活气息的小场景。   这种松弛不是佛系,不是对成绩无所谓,而是见过奥运冠军的荣光,也经历过状态下滑的低谷后,沉淀下来的通透,她知道竞技体育有输有赢,但更清楚自己为什么热爱跳水,有次被问“怕不怕被超越”,她笑着说“怕啥,大家都进步才好看”。   她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所有人,运动员不只有“拼命三娘”的一面,也可以有属于自己的柔软与自在,可以在赛场上是霸气的冠军,也可以在生活里是爱逗小孩的姐姐。   你说,这份在高压赛场里守住的松弛,是不是比金牌更难得?要是换作其他运动员,领奖台上敢这么“随心所欲”吗?或许正是这份不被外界定义的松弛,才让她在一次次挑战中保持初心。评论区里聊聊呗!

0 阅读:531
未央细说

未央细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