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他老人家的好战士张万年,在主席的家人最艰难的时候,亲自去家中问寒送暖,难能

不急不躁文史 2025-11-13 23:54:30

毛主席他老人家的好战士张万年,在主席的家人最艰难的时候,亲自去家中问寒送暖,难能可贵! 那一夜,谅山穷奇河上的风很硬,顺着河道直灌前沿。 127师的指挥车停在阵地附近,灯光昏着,地图摊在车里。敌军特工摸到近前,连开几枪,车里的人当场倒下。 不久,敌台开始广播,说“特工队消灭了指挥部,活捉了张万年”,说得好像已经押着人往后运。 河岸边上,另一幅画面安静得多。 一个军人靠着石头,军帽压得低,手里夹着烟,一根接一根,脚边丢着七个空烟盒。整夜没怎么合眼,只是抬头看一眼对岸,再低头盯着那张被翻得起毛的地图。风吹碎河面薄雾,他把衣领往上一扯。这个人,就是敌台口中的“被活捉”的那位。 翻履历,这人出身很普通。1928年8月1日,山东龙口,一个农家孩子。后来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又做到中央军委副主席,当过中共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到2015年1月14日,这一生画上句号,外人只看见头衔和年份,战士记得的是那声“师长”。 1967年,援越抗美,张万年以军事顾问身份秘密进入越南,同山林、雨季打交道,把哪条沟能走、哪块高地好用、敌人怎么调兵,都刻在心里。后来在边境指挥作战,下判断快、准,都跟那几年分不开。 对面多年打仗,部队经验很足。1978年之前,边境一带时有摩擦,对方自恃号称“百万兵力”,口口声声说自己军事力量到了“顶峰”,还敢给自己安个“世界第三军事强国”的名头,伸手来试中国的底线。 翻到1979年2月17日,边境之战正式打响,广西方向由许世友挂帅总指挥,部队成片地压上去。张万年这时候已经是127师师长,这个师被叫作“铁军师”。 一天时间,127师猛插进前沿,把守军打懵,阵地被撕开。打得快,问题也跟着来了,前锋冲得太远,后续部队还在半路上。 更棘手的是,两个营已经强渡过河,在对岸安下营盘,坑道挖好,火力点布好,人刚歇气,军令到了:计划有变,暂时后撤。纸面看着不复杂,缩回来,等兵力齐整再去打,谁都说得通。 可对着地图一琢磨,张万年心里清楚,一旦撤,下一回再过去就没现在这么顺,敌人一定会趁空抢占要地,把河沿线咬住不放,那时候伤亡只会更多。 指挥所里那一夜,烟一根接一根,手指被烫得发热。 七包烟抽完,脑子反而更清醒。他给上级回话,提了个办法:两个营不撤,整师配合,用“声东击西”的老战术,“指南打西”,把敌人的眼睛先勾走,搅乱对方神经,让对岸那两个营守到天亮。上级同意,提醒气要沉住,不让敌人摸清真主攻。 那一夜,前沿火光一阵一阵,故意让侦察摸不准。佯攻的炮火打在敌阵一侧,步兵队形时稀时密。敌人看不透,只能拆借兵力。 河那边的两个营压着声音说话,战士握枪的手心都是汗。等到天边发白,127师抓住机会一推,把主动权握在手里,这场险局总算翻过去。 3月4日那一仗,地点在谅山,指挥所设在穷奇河北岸。 按部署,攻取穷奇河的主力是55军,那天还没全到位,张万年让127师先动,对着河南岸的迷迈山一带抢攻,想把先手攥住。 敌方嘴上没闲着,口号换成“消灭127,活捉张万年”,电台一遍遍喊。 特工夜里顺着山坳往前爬,摸到指挥车附近,掏枪就打,车上人员当场牺牲。假消息很快被放大,外界一时间以为127师指挥部出事。43军军长褚传禹听到广播,赶紧打电话问个明白,电话那头回去三个字:“胡说八道。” 话说完,手里的活也没停。按既定计划,早晨七点一到,师部炮兵群开火,火线压向迷迈山,380团主力跟着向前推。敌人的精神还停在自己编造的大捷上,发现不对劲时,阵地已经被炸开一条条口子,只好后撤。当天战斗告一段落,先前那些大话,自然就成了笑料。 战后材料喜欢用利落的词:“铁军师一战成名”,“五战五捷”,“敌人最害怕的对手”。拆开看,是一夜夜死顶,是一次次把风险放在自己肩上。 张万年被总结成“文武双全,有勇有谋”,带兵讲“基层第一,士兵至上”,落到地上,就是算账算得清,舍不得兵,又舍得担责。 平时训练,他常挂在嘴边那句“训练场多流汗,战场少流血”,上了战场,这句话的分量就显出来了。 对面的对手,兵多,自封“世界第三”。 边境这一仗打完,山河记住的东西很简单:1979年2月17日那声炮响,3月4日穷奇河边那场硬仗,还有河岸边那个抽完七包烟、咬着牙把两个营护在阵地上的背影。 风一阵阵吹过,这些片段就被带出来,落在后来人耳朵里。

0 阅读:28
不急不躁文史

不急不躁文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