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务院宣布了   2025年11月11日,美国国务院终于公开承认,

念薇评娱乐八卦 2025-11-14 10:19:11

美国国务院宣布了   2025 年 11 月 11 日,美国国务院终于公开承认,已经持续 40 天的联邦政府停摆,把对乌克兰的武器输送彻底堵死了。   这可不是简单的 “送货晚点”,华盛顿两党闹出来的这场政治僵局,正实实在在地拽着乌克兰前线的后腿,连北约盟友、美国本土军工产业都跟着遭了殃。   要说这事儿的来龙去脉,得从一个多月前的预算之争说起。9 月底,美国两党就 2026 财年联邦拨款法案吵得面红耳赤。   共和党控制的众议院好不容易通过自己起草的临时拨款案,到参议院却卡了壳 —— 民主党咬着不放,说法案没把《平价医疗法案》的补贴延期条款加进去,要求先解决医保问题再谈拨款;   共和党则硬气回应 “先给钱让政府运转,其他的慢慢聊”,两边谁也不让谁,硬生生让 10 月 1 日零时的拨款截止线成了摆设,政府就这么 “停摆” 了。   直到 11 月 9 日,参议院才以 60 票赞成、40 票反对的结果通过程序性投票,算是达成了短期预算协议,但到 11 日这天,法案还没走完众议院流程,停摆的日子就硬生生拖到了 40 天。   谁也没承想,华盛顿这场 “政治拉锯战”,最先坑到的是万里之外的乌克兰。   美国的武器要送到乌前线,中间得走一整套复杂流程,扛大梁的是国务院政治军事事务局 —— 既要对接国会走审批,又要协调军工企业生产、联系运输渠道,哪一环都缺不得。   可停摆一搞,这个局里大半人都被安排了无薪休假,在岗人员只剩平时的四分之一,连最基本的文件审核都忙不过来,整个审批系统直接瘫痪了。   被卡住的这批武器,算下来总价值超过 50 亿美元,没一样是可有可无的。   有乌克兰防空体系的核心 ——AMRAAM 先进中程空对空导弹,之前全靠它拦截俄军的空袭导弹;还有丹麦、波兰等着升级舰艇用的 “宙斯盾” 反导系统;   最关键的是前线急需的 “海马斯” 高机动火箭炮,之前多少次靠它精准打击俄军的弹药库和后勤枢纽,才稳住了战线。   更麻烦的是,美国对乌武器大多不直接送,而是先卖给丹麦、克罗地亚、波兰这些北约盟国,再由他们转运到乌东战场,现在美国这边卡了壳,整个转运链条全断了。   有意思的是,10 月份停摆刚开头时,乌克兰媒体还一口咬定 “毫无影响”。   那是因为停摆的影响刚开始没传导到前线,等 11 月初审批积压的问题彻底爆发,乌方才不得不松口 —— 原本该运到波兰转场的武器堆在仓库里动不了,连卫星侦察、目标定位这些配套的情报共享都跟着断了,前线部队直接陷入 “半盲” 状态。   有乌军前线指挥官私下透露,现在俄军的弹药库都敢往前挪了,就是吃准了 “海马斯” 的炮弹跟不上趟。   有人可能会问,美国卡了,欧洲不能顶上吗?这话算是说到了欧洲的痛处。过去三年欧洲给了乌克兰不少支持,但论武器先进性和情报支持,跟美国根本不是一个量级。   就说卫星情报吧,美国的侦察卫星网络能精准定位俄军的装甲集群和弹药库,这是欧洲短期内根本补不上的缺口。   更别提 11 月 11 日这天,特朗普还特意放了话,说美国不再直接掏钱援助乌克兰,往后乌克兰要武器,得通过北约盟友向美国买。   这一下连 “借钱买” 都成了难题 —— 毕竟现在政府停摆,武器出口审批都过不了,有钱也拿不到货。   这场停摆还扯出了一串连锁反应。俄罗斯那边很快就有了动静,克里姆林宫表态说 “战争有望通过外交途径结束”,明摆着是看出乌军的武器 “断供” 了。   美国国内的军工企业也坐不住了,多家拿到订单的厂商已经开始调整生产计划,部分生产线可能要暂时闲置 —— 毕竟货送不出去,后续订单也没法排期。   连国务院自己都承认,这事儿不光坑了盟友,还砸了美国军工的招牌。   至于有人猜 “是不是故意借停摆卡乌克兰”,倒也不全是这么回事。   本质上还是两党把国内政治看得比国际承诺重,可巧就巧在,特朗普政府刚好借这个机会调整对乌政策,从之前的 “无偿援助” 转向 “商业交易”,这就让停摆的影响更复杂了。   早在 8 月,特朗普就说过美国要退到 “辅助角色”,让欧洲主导对乌安全保障,11 月的表态不过是把这话落到了实处。   不过不管怎么说,华盛顿的政治内耗已经实实在在变成了乌克兰前线的 “弹药缺口”。   虽说参议院通过了短期预算协议,但众议院还没最终敲定,这场持续 40 天的停摆还没真正结束。   后续的武器交付要恢复正常,恐怕还得等新的拨款法案彻底落地才行。而前线的战局,可等不起这么多政治博弈。

0 阅读:36

猜你喜欢

念薇评娱乐八卦

念薇评娱乐八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