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但不购买美债,反而发行美债,与美国财政部抢生意。 关键是中国发行的美债竟

探修説 2025-11-14 10:31:35

中国不但不购买美债,反而发行美债,与美国财政部抢生意。 关键是中国发行的美债竟然比美国发行的美债更受欢迎,认购倍数远超同期美国国债,世界正在出现两个“美元中心”。这对美国政府真是当头一棒! 可能有人会疑惑,中国怎么还发行美债?其实这里说的中国美债,不是中国政府发行的国债,而是中国的优质企业、金融机构发行的美元计价债券,简单说就是这些中国主体向全球投资者借美元,到期还本付息。 以前全球投资者手里有美元,想稳当赚钱,基本都盯着美国国债,觉得 “美国背书,绝对安全”,可这些年情况慢慢变了。 先说说美国国债的现状,美国现在债务总额都突破 35 万亿美元了,一年光付利息就得上万亿美元,为了维持运转,美国财政部只能不停发新债还旧债。 可债务太多,投资者也犯嘀咕,担心美国会不会变相 “印钱还债”,导致美元贬值、通胀上升。 而且美国国债的收益率也没多大吸引力,最近几年 10 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大多在 3%-4% 之间,还得承担美元波动和美国政策变动的风险,所以很多投资者开始慢慢撤手,美国财政部发债时,认购倍数经常就 1.5 倍到 2 倍,有时候还得靠美联储兜底。 反观中国发行的美元债,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中国这些年经济稳扎稳打,很多国企、行业龙头民企还有金融机构,在全球市场上的信用评级越来越高,大多是 A 类以上的投资级评级,违约率低得可怜。 过去十年,中国投资级美元债的累计违约率还不到 0.5%,比很多发达国家企业的美元债还靠谱。 而且中国的美元债收益率还更实在,同样是 3 年期的债券,中国优质企业发行的美元债收益率能到 4%-5%,比美国国债高 1-2 个百分点,既安全又能多赚钱,全球投资者自然趋之若鹜。 就拿去年来说,某国有大行发行了一笔 30 亿美元的美元债,期限 5 年,收益率 4.2%,结果上线没多久就吸引了全球超 300 家机构抢购,认购金额突破 300 亿美元,认购倍数高达 10 倍; 还有一家中国制造业龙头发行的 20 亿美元美元债,认购倍数也达到了 8.5 倍。 反观同期美国财政部发行的 100 亿美元 5 年期国债,认购倍数才 1.8 倍,两者一对比,差距一目了然。 为啥中国美元债这么吃香?核心还是投资者信得过中国的偿债能力。 中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优质企业的盈利能力、现金流都很稳定,不像有些国家的企业,说违约就违约。 而且中国的货币政策相对稳健,不像美国那样大起大落,美元债的汇率风险也相对可控。 更重要的是,全球投资者手里的美元太多,需要找新的 “安全港”,中国美元债正好补上了这个缺口 —— 既保留了美元资产的属性,又有更高的收益和更低的违约风险,比捏着美国国债划算多了。 这就慢慢形成了 “两个美元中心” 的雏形:一个是传统的美国国债中心,靠美国国家信用背书; 另一个是新兴的中国美元债中心,靠中国优质主体的稳健经营和高信用支撑。 以前全球美元资金基本都往美国国债里挤,现在不少资金分流到了中国美元债,美国财政部的发债压力一下子就大了。 要知道,美国能维持美元霸权,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全球对美国国债的依赖 —— 大家都买美债,美元才能在全球顺畅流通,美国才能低成本融资。 可现在中国美元债横空出世,分走了一部分资金,美国财政部为了吸引投资者,可能就得提高国债收益率,这就意味着美国的融资成本会上升,原本就庞大的债务利息负担会更重,形成恶性循环。 而且这背后反映的是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资产信心的提升。 以前中国企业想发美元债,要么得靠高收益率吸引投资者,要么得找国际大行担保,现在完全不用了,光靠自身信用就能吸引全球资金抢筹。 这几年中国美元债的发行规模也在稳步增长,去年全年发行规模突破 2000 亿美元,虽然跟美国国债的发行规模没法比,但增速很快,市场份额越来越大。 更有意思的是,很多以前只买美国国债的 “忠实投资者”,比如中东的主权基金、欧洲的养老金,现在都开始配置中国美元债。 他们的逻辑很简单:鸡蛋不能放一个篮子里,美国国债风险越来越高,中国美元债正好能分散风险,还能多赚点利息。 有数据显示,中东主权基金去年配置中国美元债的比例提高了 3 个百分点,欧洲养老金的配置比例也提高了 2.5 个百分点,这些资金的流入,进一步推高了中国美元债的认购热度。 世界出现两个 “美元中心”,不是说美元要被取代,而是全球金融格局更均衡了。 以前美国说了算,现在投资者有了更多选择,这对美国是约束,对全球投资者是好事,对中国来说,也是自身实力被认可的证明。 美国要是还想靠滥发国债过日子,不控制债务规模、不提升国债吸引力,以后被中国美元债抢走的生意只会越来越多。

0 阅读:34
探修説

探修説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