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死不向中国低头!”6年前,一日企表示就是死,也不会向中国市场低头,随后便以

探修説 2025-11-14 10:31:36

“宁死不向中国低头!” 6年前,一日企表示就是死,也不会向中国市场低头,随后便以1块的价格,把50%股份卖给了长安,就这样退出了中国市场,那么这么多年过去了,他现在怎样了? 很多人当时都以为,铃木这是硬气到底,要靠其他市场再创辉煌,可六年时间过去,再看铃木的现状,才明白当初那句 “不低头”,压根不是什么骨气,而是看不清形势的盲目自大,最终坑的还是自己。 从最新的销量数据来看,2025 财年铃木全球预估销量 332.4 万辆,看似数字不算差,但仔细一看就知道底气越来越弱。 它现在完全依赖印度市场,2024 财年在印度卖了 179.5 万辆,占全球销量的一半还多,日本本土只卖了 71.8 万辆,欧洲市场更是下跌 6.9%,只有 22 万辆。 而曾经让它不屑一顾的中国市场,现在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年销量稳定在 2000 多万辆,占全球市场的三分之一还多,当年被铃木看不起的 “大空间、智能化” 需求,如今已经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的主流趋势。 更打脸的是,铃木退出后,中国汽车市场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异军突起,而铃木依旧守着自己的燃油小型车,在技术上毫无突破。 反观那些当年 “向中国市场低头” 的日企,丰田 2024 年在中国卖出 190 多万辆,本田卖出 130 多万辆,都靠着适配中国市场的车型赚得盆满钵满,还跟着中国市场的节奏研发新能源车型,牢牢占据着重要地位。 就连铃木自己,也没完全舍得放弃中国市场,它的摩托车业务还在靠着济南铃木、豪爵铃木勉强维持,看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蛋糕,只能眼巴巴看着别人分,自己却连入场的资格都没有。 有人说铃木在印度市场做得好,可印度市场的消费水平和利润空间,跟中国市场根本没法比。 中国市场不仅销量大,而且消费者愿意为高端配置、新技术买单,单车利润远高于印度市场。 铃木在印度卖 10 辆小型车的利润,可能还不如丰田在中国卖 1 辆中型车的利润高。 更关键的是,中国汽车产业现在已经实现了弯道超车,新能源汽车技术全球领先,出口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当年铃木不肯妥协的技术方向,现在中国品牌已经走在了前面,就算铃木现在想回头重新进入中国市场,也早已没了当年的优势,只能被远远甩在身后。 再看看长安汽车,当年花 1 块钱接手铃木股份后,并没有沉溺于过去的车型,而是加大研发投入,推出了一系列符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车型,现在年销量已经突破 200 万辆,成为中国汽车品牌的领军企业之一,新能源汽车销量更是突飞猛进,反观铃木,却在固执中错失了最好的发展机遇。 其实铃木的遭遇一点都不意外,中国市场从来不是不欢迎外资企业,而是不欢迎那些傲慢自大、不愿适应市场变化的企业。 中国消费者讲究的是 “物有所值”,只要你尊重市场需求,愿意投入研发、做出调整,就能获得认可。 当年的大众、丰田、本田都是如此,现在的特斯拉、宝马、奔驰也在不断根据中国市场调整策略,而铃木偏偏要抱着 “宁死不低头” 的固执,最终被市场淘汰,这就是不尊重中国市场的必然结果。 六年时间,足以改变一个行业的格局。 铃木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现在的中国市场,早已不是当年那个 “随便卖卖就能赚钱” 的初级市场,而是全球汽车产业的风向标和必争之地。 那些还抱着傲慢心态、不愿低头适应的企业,最终只会像铃木一样,错失机遇,被时代抛弃。 而 “宁死不向中国低头” 这句话,也成了行业内的一个笑谈,时刻提醒着所有外资企业:尊重中国市场,就是尊重自己的发展;适应中国市场,才能在全球市场立足。

0 阅读:1
探修説

探修説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