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刚给联合国交完2025年会费,50多亿,肉疼,没想到这么多!10月初联合国又来跟中国要钱了,否则联合国只能裁员!10月底我们就全额打款6亿8573万美元,折合人民币50多亿。 联合国的常规预算会费,是根据各国的经济总量、人均收入等指标计算得出,每年缴纳的金额和时间都有明确规定,中国此次缴纳的 2025 年会费,就是按照这个常规流程进行的。 而 10 月初联合国提出的额外需求,并非 “重复收费”,更多是针对联合国部分专项基金或紧急项目的补充款项,比如用于全球人道主义援助、国际维和行动的物资补给,或是联合国机构日常运营的应急支出。 这次中国全额支付 6 亿多美元,折合人民币 50 多亿,看似金额庞大,实则符合中国在联合国的出资比例。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一直按照联合国宪章规定,足额、及时缴纳各项费用,这既是履行成员国的基本义务,也是支持联合国开展全球事务的重要体现。 从过往数据来看,中国近年来的联合国会费缴纳率始终保持在 100%,从未出现过拖欠情况,这次也不例外。 很多人觉得 “肉疼”,主要是因为 50 多亿的金额确实直观可见。 这笔钱如果用于民生领域,能建设不少学校、医院,或是改善部分地区的基础设施。但从国际责任的角度来看,这笔支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联合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承担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等重要职能,而这些职能的开展,都需要成员国的资金支持。 全球贫困地区的粮食援助、战乱国家的维和行动、新冠疫情后的全球公共卫生合作,背后都离不开各国缴纳的会费和专项款项。 中国此次快速全额打款,也传递出明确的态度。 10 月初联合国提出款项需求时,曾提到若资金无法及时到位,部分机构可能面临裁员风险。 中国在短时间内完成审核并全额支付,不仅避免了联合国陷入运营困境,也展现出对国际多边合作的重视。 要知道,在全球不少国家存在会费拖欠情况的背景下,中国的及时出资,相当于为联合国的正常运转 “雪中送炭”,保障了多项全球事务的顺利推进。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中国要承担这么高的费用? 其实联合国的出资比例是经过多方协商确定的,既考虑了各国的经济实力,也兼顾了发展中国家的承受能力。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出资过程中始终坚持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原则,既不逃避应尽的国际义务,也不会超出自身能力范围承担额外负担。 此次 50 多亿的款项,是在综合评估国内经济状况和国际责任后做出的合理安排,符合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全球治理理念。 从实际效果来看,中国缴纳的这些费用,也在间接为自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联合国主导的全球贸易规则制定、气候变化应对协议、公共卫生安全合作等,都与中国的海外利益、国际形象密切相关。 支持联合国开展这些工作,相当于为中国企业 “走出去” 营造稳定的国际环境,为中国参与全球竞争争取更多话语权,从长远来看,这些都是无法用单纯的金额来衡量的。 如今,这笔款项已经顺利到账,联合国相关机构也已恢复正常运营,部分原本面临裁员风险的岗位得以保留。 不少国际媒体都对中国的及时出资表示肯定,认为这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而国内民众的 “肉疼” 情绪,更多是对大额资金支出的直观感受,随着对联合国职能和中国国际责任的了解加深,越来越多人也开始理解这笔支出的必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