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6月,邓稼先因直肠癌晚期躺在医院,好友杨振宁从国外回来看望。杨振宁走后

余军侃武器 2025-11-14 13:42:39

1985年6月,邓稼先因直肠癌晚期躺在医院,好友杨振宁从国外回来看望。杨振宁走后,邓稼先指着桌上杨振宁拿来的东西对妻子说:“振宁这是知道我不行了,来送我最后一程”。 病床上,一位两弹元勋望着老友带来的花束,轻声对妻子道出心声:“他知道我不行了,来送最后一程。”这份跨越大洋的诀别,藏着多少隐忍与家国担当?1986年夏,北京医院里,杨振宁二度探望邓稼先,直肠癌晚期的身影下,是友情与牺牲的交织,谁知这竟是永别? 提起邓稼先和杨振宁这对老朋友,就得从安徽老家说起。那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两人从小一块儿念书,埋头啃物理书,互相切磋学问。长大后,都去了美国深造,杨振宁留在那边搞研究,邓稼先1950年就打包行李回国了。那时候新中国刚成立,百废待兴,他一头扎进国防科技,1958年起领头搞原子弹研制。国家需要,他就上,没二话。 戈壁滩上,条件苦得没法说,风沙大,设备少,可邓稼先带着团队一步步往前推。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那一刻全国上下都松了口气,国家安全多了一道屏障。接着氢弹也搞成了,他亲历32次核试验,好几回都是亲自指挥。长期辐射伤身,1979年一次航投试验出故障,装置砸地上碎了,他不顾劝阻去现场捡碎片查原因。回北京检查,肝脏已经损伤,可他没当回事,继续干活。 时间一长,身体扛不住了。1984年科学会议上,他对大家说自己是强弩之末,话里透着疲惫,可谁也没多想。次年夏天,从罗布泊基地回来,腹痛加重,便血不止,许鹿希非拉他去医院。1985年8月,北京301医院确诊直肠癌晚期。那年他61岁,手术做了,可癌细胞扩散快。国家为两弹元勋恢复名誉,他得了20元奖金,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总共就这么多。不是国家小气,是那时候条件有限,1万元特等奖大家平分,他作为头儿多拿了点,也就这点数。 邓稼先这人,平时不爱提自己功劳,总说团队出力大。病了还惦记工作,病床上翻文件,琢磨国防事。杨振宁那边,一直惦记老朋友。听说邓稼先病重,1986年5月从美国赶来,第一回探望。两人聊起往事,杨振宁问起两弹奖金,邓稼先伸两个手指,杨振宁猜20万、2万、2千,都不对。最后许鹿希说清楚,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加起来20元。杨振宁愣了会儿,没多说,带了些书走时叮嘱保重。 一个月后,1986年6月,杨振宁又来了,这次带了鲜花。邓稼先瘦得不成样,癌细胞已晚期,两人还是聊了会儿旧事。奖金那段,杨振宁早知道底细,这次没再提。走前,杨振宁把花搁桌上,花香在病房散开。杨振宁一走,邓稼先指着那些花,对许鹿希说:“振宁这是知道我不行了,来送我最后一程。”这话听着平常,可分量重,他明白老朋友的心意,也知道自己时日无多。这成了两人最后一次见面,那份友情,跨越半个世纪,没一句矫情,就这么朴实。 邓稼先的付出,是为国家独立自强。两弹一星工程,靠的就是他这种人,隐姓埋名28年,不求回报。奖金20元听着少,可那时候全国上下都勒紧裤腰带,科研经费紧巴巴的,大家心知肚明。杨振宁后来多次说,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少见的科学家,赤诚报国,没一点私心。 想想那年代,知识分子多,出去的不少,可像邓稼先这样二话不说回来的,没几个。他老婆许鹿希也跟着吃苦,基地生活简陋,她生孩子时都没条件,可一家子咬牙顶住。邓稼先病重,国家给他最好的治疗,可辐射伤太深,积年累月。1986年7月29日,他因大出血走了,年仅62岁。消息传出,杨振宁远在美国,痛得不行,次年回国给他上坟,带了花去。  

0 阅读:136
余军侃武器

余军侃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