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1月13日采访,上海,女子单身独居,把家里空着的房间租给了他人。男租客退租后,女子没有更换门锁,可没想到,租客却趁她午睡,悄悄潜入女子卧室,用手机数据线缠绕她的脖子,逼她说出手机和银行卡密码,女子给对方转了5万元后,趁机向朋友求助,这才逃过一劫。 (信源:潇湘晨报——上海一男租客,入室抢劫独居女房东获刑13年) “救我!我在XX餐厅,被胡某控制了!” 2025年1月24日晚上10点,孙女士的朋友突然收到这条带着颤抖的求救信息。此时的孙女士正坐在餐桌对面,假装低头喝汤,手机屏幕在桌下飞快按动,心脏几乎要跳出胸腔。 而坐在她对面的男租客胡某,正慢条斯理地切着牛排,完全没察觉猎物已悄悄发出求救信号。 这场从下午2点就开始的噩梦,终于迎来了转机。 故事要从孙女士的租房决定说起。作为上海的独居上班族,她把家里空房间租给了胡某,一来补贴房租,二来觉得家里多个人能添点人气。 2024年底胡某退租时,孙女士看着对方收拾行李时客客气气的样子,心一软就没换门锁,想着“都是熟人,没必要太较真”。 这个疏忽,给了胡某可乘之机。 1月24日下午2点,孙女士在卧室午睡,迷迷糊糊中感觉有人靠近。 还没等她睁眼,一根冰冷的手机数据线就缠上了她的脖子,力道大得让她瞬间窒息。 “别喊!说手机和银行卡密码!”胡某压低的声音带着凶狠,孙女士这才看清,眼前的正是已退租的租客。 颈部传来的剧痛让她瞬间清醒,多年独居的警惕性让她强压下尖叫。 “我给,我马上给,你先松手,我喘不上气了。”她用尽力气安抚对方,眼神里装着顺从,脑子却在飞速运转。 胡某果然松了点力道,孙女士颤抖着拿起手机,指纹解锁后转了5万元到他指定的账户。 转完钱后,孙女士以为危机暂时解除,没想到胡某压根没打算走。 他坐在客厅沙发上玩手机,时不时用眼神瞟向卧室,那眼神让孙女士浑身发毛。 下午6点,胡某突然说:“中午吓到你了,我请你吃饭赔罪。” 孙女士心里一万个拒绝,可看着对方攥紧的拳头,只能硬着头皮答应。 走出家门的每一步,孙女士都在寻找求救机会。她试着提“要去便利店买水”,被胡某一句“我去买”堵了回来;她想借打电话说“给公司报备晚归”,胡某直接把她的手机揣进了自己口袋。 直到晚餐时,胡某喝了几杯啤酒,注意力涣散,孙女士才借着去卫生间的空隙,用提前藏在身上的备用手机发了求救信息。 朋友收到信息后立刻报警,警方根据孙女士提供的餐厅位置,几分钟就赶到现场。 当民警推开包间门时,胡某正准备起身买单,看到穿制服的瞬间脸色惨白,瘫坐在椅子上。 随后警方在他停在楼下的电动车里,搜出了一个28寸的行李箱——这个细节让所有人都后背发凉。 审讯时,胡某的供述更让人胆寒。 他承认自己因赌博欠了十几万外债,过年不敢回家,想起独居的孙女士身材瘦小、经济条件不错,就动了坏心思。 事发当天,他带着手机数据线和行李箱潜回出租屋,“要是她反抗太激烈,我就把她杀了装行李箱里,运回老家埋了。” 目前,胡某因抢劫罪已被提起公诉,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而孙女士虽然身体在恢复,但每晚都会被颈部的刺痛感惊醒,那段经历成了她挥之不去的噩梦。 上海警方事后也提醒,独居人群可以在门口安装智能门铃,带有实时监控和报警功能;睡前检查门窗是否锁好,卧室门最好安装反锁装置。这些小措施,关键时刻能形成一道安全屏障。 这件事也引发了网友的热议,有人说“再也不敢把房子租给陌生人了”,也有人说“孙女士的冷静救了自己”。 确实,面对突发危险,孙女士的应对堪称教科书级别的——不激怒歹徒、假装顺从、寻找时机求救,每一步都为自己争取了生机。 但更该反思的是,为什么这类针对独居人群的犯罪时有发生?除了提高个人警惕,租房平台也该承担起责任,加强租客背景审核;社区可以建立独居老人、独居青年的帮扶机制,定期走访排查安全隐患。安全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需要多方合力。 现在孙女士已经换了新的住处,门锁换成了最高级的指纹密码锁,门口还装了智能监控。她说:“经历过一次生死,才知道安全有多重要。希望我的经历能提醒更多独居的人,别给坏人可乘之机。” 独居不是原罪,但放松警惕就是对自己的不负责。 尤其是年底年初,各类犯罪进入高发期,无论是租房还是日常生活,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毕竟,平平安安才是最重要的事。 你身边有独居的朋友吗?你觉得独居时还有哪些安全措施必须做好?评论区分享你的安全小技巧,让更多人学会保护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