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六旬阿姨哭晕!2024年10月31日,24万余元定期存款被人网上转走?银行回

轩叔观察 2025-11-14 15:11:53

南京六旬阿姨哭晕!2024年10月31日,24万余元定期存款被人网上转走?银行回应引发不满![困] 去年10月31日邵阿姨带着半生的积蓄走进国有银行,在柜台前,她反复叮嘱工作人员:“这是救命的钱,必须本人持身份证到柜台才能取。”她坚持要纸质存单,觉得只有握在手里的凭证才最踏实。 想不到的是银行工作人员为她办理的“银行卡定期”业务,与她期待的传统存单截然不同——这笔钱与她的银行卡及手机银行功能绑定,那张薄薄的业务回单,并不具备她所期待的严格支取限制。 这个关键区别在当时可能未被充分理解,却被一通冒充短视频平台客服的诈骗电话打破了平静, 对方以“取消误开业务”为由,引导她下载远程控制软件,在精心设计的剧本下,她按照诈骗指引完成了扫脸认证,输入了密码和验证码,全程被操控却完全不知。 当天儿子下班回家看到邵女士坐在沙发上盯着手机发呆,脸色苍白,眼神空洞,追问之下,邵女士才断断续续说出下午的经历。 儿子一听立刻察觉不对劲,拉着她连夜赶到公安局机关报案,此时邵女士还没收到任何银行动账提醒。 直到第二天邵女士才收到银行帐户金额被转出信息,这时离邵女士资金被转出时间已过去十几个小时,经警方初步核查发现,部分资金已经流向境外,且追回难度极大。 怀着焦急的心情,邵女士带着锁在抽屉里的两张 “存单”,分别找到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讨说法。 工作人员解释,这张打印纸仅能证明邵女士办理过存款业务,并非资金所有权凭证,也不具备存单的支取限制功能。 银行工作人员回应解释让邵女士难以理解和接受,当场愣在原地,半天说不出话来,泪水顺着脸颊往下淌“我明明要求办存单,怎么就变成回单了?你们当时怎么不告诉我?”  银行方面给出的解释是邵女士办理的是 “银行卡定期” 业务,这种产品与手机银行直接绑定,客户通过扫脸 + 输入密码的方式,就能在手机上完成定期转活期操作,随后即可自由转出资金。 银行提供的业务凭证上,确实有邵女士的亲笔签名,工作人员据此主张,办理业务时已经履行了风险提示义务,流程完全合规。 邵女士为了维护自身权益向银行总行以及金融监管部门提交投诉材料,希望能查清事情真相,公安机关正式立案,将此案定性为刑事诈骗案。 警方提醒,针对老年群体的电信诈骗手段不断升级,骗子常常利用老年人信息闭塞、防范意识薄弱的特点实施作案,而金融机构的风控机制和服务细节,正是守护老年群体财产安全的重要防线。 她的遭遇给众多老年群体敲响了警钟,也引发了公众对金融服务适老化改造和风险防控机制完善的思考,希望邵女士的资金早日追回! 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网友们纷纷献计献策! “看完太心疼了!我妈去银行也这样,柜员噼里啪啦一顿操作,回来就拿张回单,问她办的啥自己也说不清。银行就不能多问一句“要不要把网银关上”吗?对老人来说,安全比方便重要一万倍!” “我是银行从业者,说实话这事银行有改进空间,虽然流程“合规”,但没做到“合情”,对明显是老年客户且强调要“稳妥”的,系统就应该弹窗提示柜员,强烈建议其办理必须临柜支取的存单,或者直接关闭电子渠道。这才是真正的服务。” “骗子太可恨了!专挑不懂技术的老人下手,但话说回来,家里子女的责任呢?平时多教教爸妈怎么用手机,提醒他们任何要验证码、要远程控制的都是骗子,这悲剧可能就不会发生。” “ 监控过期了,这也太巧了吧?每次一出事,关键证据就没了,银行说自己没责任,那谁该为这24万负责?难道只能怪阿姨太好骗了吗?” “现在的风控系统都能实时监测诈骗交易,为啥对老人账户的异常不敏感?定期刚转活期就大额转走,这明显是高风险行为,系统为什么不拦截并人工打电话确认?技术是为人服务的,不是推卸责任的借口。” 朋友们你们觉得银行服务还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来更好地保护老年群体的资金安全?您家里有老人遇到过类似的困惑吗?欢迎来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和建议! 信息来源:山河新闻

0 阅读:54

评论列表

向日葵

向日葵

4
2025-11-14 15:54

银行很流氓,非常流氓

轩叔观察

轩叔观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