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城战场清理开始!俄军遗体回收队发现惊人比例,乌军阵亡者中外国面孔超三成,个别防御点的外籍人员占比甚至超过八成,哥伦比亚、波兰、英国等国的身份证件和退役证明散落各处。 俄军攻克顿巴斯战略重镇红军城后,战场清理工作刚启动,俄军士兵就发现了不对劲。 原本以为清理的是乌克兰士兵遗体,结果翻找下来,一半以上都是外国面孔。 统计下来阵亡者里外籍人员占比超三成,有些关键防御点里,外国人比乌克兰本土士兵还多,占比直接超过八成。 这些来自几十个国家的人,穿着乌军制服,拿着北约制式武器,却连语言都不通,打起来各自为战,溃败时跑得比谁都快。 外籍佣兵能凑这么多,核心原因就一个:乌克兰实在没人能上战场了。 打了这么多年仗,乌克兰本土适龄男性要么战死,要么早就逃离国境,留下来的要么是老人妇女,要么就是躲着征兵的。 街头经常能看到军警查证件抓壮丁,连负责拦逃兵的边防军都被拉去前线填线,兵源紧张到了极点。 部队里士兵平均年龄越来越大,新兵刚训练没几天就被派往前线,伤亡率高得吓人,自愿参军的人少得可怜。 没人可用的情况下,只能把主意打到外国人身上,开出高薪招募雇佣兵,一个月的工资比很多国家普通人一年挣得还多,就是冲着“拿钱换命”的人来的。 这些外籍佣兵成分杂得像个“全球拼盘”,来源遍布几十个国家。 有不少是哥伦比亚、巴西这些拉美国家的失业青年,在本国挣不到钱,听说乌克兰给的工资高,就抱着发财梦跑来参战。 也有波兰、罗马尼亚这些北约国家的退役军人,甚至还有现役军人换身衣服,假装成志愿者来打仗的。 他们装备倒是精良,美制步枪、德制夜视仪、先进通讯设备样样不缺,一看就是经过精心准备的。 但这些人打仗根本不是为了什么“自由”,纯粹是为了钱,一旦战局不妙,或者没拿到承诺的工资,要么直接逃跑,要么就放弃阵地不管,把一起作战的乌克兰士兵扔在火力网里。 更有意思的是,这些外籍佣兵在战场上完全是“猪队友”属性。 语言不通是最大问题,拉丁美洲来的士兵经常听不懂指挥官的指令,把“固守待援”当成“立即撤退”,直接在防线上撕开缺口。 不同国家的人凑在一起,文化差异大,互相不服气,根本没法协同作战。 俄军早就摸透了这个弱点,专挑外籍佣兵集中的阵地打,无人机24小时盯着,精确制导炸弹、温压弹往死里炸,导致他们的伤亡率高得吓人,很多人刚到前线没几天就丧命,存活时间短得可怜。 乌克兰方面也没把他们当自己人,只是把这些外国人当成消耗俄军火力的“工具人”,有好处的时候画大饼,一旦出事根本不管,连尸体都只在担心影响后续招募时才会去抢。 这场冲突早就不是俄乌两国的事了,所谓的外籍雇佣兵,说白了就是西方借刀杀人的棋子。 北约国家明着说不直接参战,怕引发更大规模冲突,暗着却通过私人军事公司输送军人,提供武器装备和训练,让这些“换皮士兵”替自己打仗,既想打压俄罗斯,又不想自己惹火烧身。 这些西方国家一边给乌克兰送援助,一边默许甚至鼓励本国公民去当雇佣兵,本质上就是在把乌克兰当成对抗俄罗斯的战场。 那些抱着发财梦来的外籍佣兵,大多没搞清楚状况,他们以为能拿着高薪安全回家,却不知道自己从踏上乌克兰土地的那一刻起,就成了最脆弱的群体。 没有战俘待遇,没有国家保护,被俄军当成重点打击目标,被乌军当成炮灰,承诺的工资经常拖欠,就算想逃也没地方跑。 很多人到死都没明白,自己不过是西方和乌克兰之间交易的牺牲品,所谓的“高薪”,其实是用生命换来的催命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