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点名批评我们!纽约时报声称,中国的强大只是“外强中干”而已!11月14日

墨韵兰亭 2025-11-14 17:15:53

纽约时报点名批评我们!纽约时报声称,中国的强大只是“外强中干”而已!11月14日,纽约时报表示,在国际上,中国看似强大。它是美国在塑造世界的能力方面唯一的对手。但这种强硬的外表在中国国内却被“戳破”。美媒称,人们对经济和个人发展的无力感“无处不在”。对于这种国家自信与民众疲惫之间的反差,恐怕也只能用“外强中干”来形容。   先掰扯掰扯他们口中“无处不在的无力感”。去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今年前十个月就突破1000万,这不是冷冰冰的数字,是千万个家庭稳稳的饭碗。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十年涨了近一倍,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多年快于城镇,就连快递员、网约车司机这些灵活就业者,都能享受到社保补贴的政策托底。要是真“无力”,怎么会有超4亿人迈入中等收入群体?   再说说他们歪曲的“五年计划重实力轻民生”。翻开最新的发展规划,“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白纸黑字写在前面。去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超5万亿元,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动态清零;基本医保覆盖13.6亿人,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扩至全国,就连农村老人的养老金都连年上调。这些实打实的民生账,《纽约时报》是看不见还是故意装瞎?   更可笑的是,他们把“国家强大”和“民生改善”对立起来。咱过日子都明白,家里家底厚了,才能供孩子读书、给老人看病。国家也是一个理,没有制造业的升级,珠三角的工厂怎么能开出稳定工资?没有外贸的强势,长三角的外贸从业者怎么能安心养家?去年中国外贸进出口规模突破47万亿元,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远销全球,这些不仅撑起了国家实力,更托起了数千万家庭的生计。   中国搞“一带一路”,不是为了“塑造全球影响力”的空名头,而是通过带动沿线贸易,让国内的机械、家电企业有了更大市场,工人有了更多活干;国家发展高科技,不是为了“击败美国”,而是为了打破技术垄断,当国产芯片、新能源电池不再卡脖子,相关产业的就业岗位才能稳得住,年轻人的发展机会才会更多。国家实力和民生福祉,从来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哪能割裂开看?   反观《纽约时报》的老家,美国贫富差距创几十年新高,1%的人口掌握近40%的财富,去年有600多万人无家可归,无数人因高额医疗费放弃治疗。他们不去批评自家的民生乱象,反倒来对中国指手画脚,这双重标准玩得也太溜了。   咱不否认,发展中确实有烦恼:年轻人找工作可能会碰壁,中年人可能面临职场压力,这些都是前进路上的问题,不是“无力感”的借口。就像现在各地搞的职业技能培训、创业补贴,还有针对应届生的就业扶持,都是在实打实解决问题。中国的发展从来不是一蹴而就,但每一步都朝着“让老百姓过好日子”的方向走。   《纽约时报》的偏见,遮不住中国民生改善的事实,更抹不掉中国发展的底气。中国的强大,是航母编队守护海外侨民的底气,也是菜市场物价稳定的安心;是航天探月的自豪,也是社区医院看病方便的踏实。   这种内外兼修的强大,不是外媒一句“外强中干”就能抹黑的。他们与其盯着中国说三道四,不如回头看看自家街头的无家可归者,先把自己的民生问题解决好,再来当“评论员”吧。

0 阅读:453

猜你喜欢

墨韵兰亭

墨韵兰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