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北溪”背后的大水鱼,终于被揪出来了!德国查明,扎卢日内大将,竟然是“北溪”真正的黑手,曾是泽连斯基最大对手!但事情真的有这么简单吗? (信息来源:上观新闻——“北溪”爆炸幕后黑手曝光,竟是泽连斯基最大竞争对手扎卢日内) 2022 年 9 月的波罗的海并不平静,丹麦与瑞典附近海域先后传来两声闷响,两记“深水惊雷”让“北溪- 1”和“北溪- 2”两条天然气管道遭了灭顶之灾,四条输气支线三条彻底报废。 这场事故激起的涟漪三年未平。直到2025 年11月德国调查人员抛出重磅结论——乌克兰武装部队前总司令扎卢日内大将,正是这起惊天大案的幕后指挥者。 可这起看似简单的“个人主导”破坏行动,背后牵扯的利益纠葛、大国博弈和权力斗争,远比表面看起来复杂得多。 北溪管道从出生起就注定命运多舛,作为俄罗斯向欧洲输气的能源大动脉,“北溪 - 1”和“北溪 - 2”每年各能输送550亿立方米天然气,一旦满负荷运转,整个欧洲的能源供应格局都得改写。 这对乌克兰来说,可不是好消息 —— 管道绕开了乌克兰领土,意味着每年15 到30 亿美元的天然气过境费泡了汤。 这笔钱占了乌克兰财政收入的4%到7%,相当于断了一笔重要财源,泽连斯基政府直言它是会咬人的地缘政治武器,而美国也对北溪项目恨得牙痒痒. 2022 年俄乌冲突爆发后,“北溪- 1” 的供气量一减再减,当年 9 月俄气公司干脆以设备故障为由停了气,多重矛盾攒到一起,这两条管道的命运早就埋下了隐患。 那年5月,俄乌冲突刚打了三个月,乌克兰的军方官员和一些商界人士就冒出了炸管道的念头,还给行动起了个代号叫“直径行动”。 他们的算盘打得很精,炸了管道,俄罗斯就少了能源出口的大笔收入,还能逼着德国彻底站到乌克兰这边。 这个计划很快就得到扎卢日内的点头,有意思的是,泽连斯基一开始似乎也批准了这个计划,但美中情局通过荷兰军事情报部门知道后发了警告,他赶紧下令叫停。 可当时扎卢日内手握重兵,民意支持率高达 90%,压根没把总统的命令放在眼里,硬是顶着压力推进了爆炸计划。 这位一直被视作泽连斯基最大政治对手的军方大佬,就这么用一次“抗命”,把整个欧洲拖进了能源危机的泥潭。 德国调查人员顺着线索一步步追查,从船只租赁记录、通讯数据到车牌信息,慢慢还原了整个行动路线。 而破案的关键,居然是一张测速摄像头拍下的模糊黑白照片。警方用商业人脸识别软件,认出了照片里的一名乌潜水员,再顺着他的社交媒体账号等往下查,整个犯罪团伙被揪了出来。 2025 年 8 月开始,涉案嫌疑人陆续在意大利、波兰等地落网,其中 46 岁的行动指挥官谢尔盖・库兹涅佐夫在意大利被捕,德国警方早就备好了专机等着引渡。 虽然他的律师喊着“军事行动有豁免权”,他自己还以监狱伙食不好为由绝食抗议,但意大利法院预计 12 月前就会出引渡结果,到时候他的供词说不定还能挖出更多内幕。 更让人看不懂的是波兰的操作,德国曾对一名滞留在波兰的嫌疑人发了欧盟逮捕令,可波兰法院一句“德国没在申根系统录嫌犯信息”,就用程序问题把人放了。 结果这名嫌疑人立刻被乌驻华沙武官用外交车辆秘密接回了乌克兰,基辅方面2025 年 11 月还向《华尔街日报》证实了这事,直接坐实了德国调查人员的猜测。 这波操作让德波关系降到了冰点,德国联邦情报局前局长公开吐槽波兰可能和乌克兰有秘密协议,可波兰反过来嘴硬,说这些指控都是俄罗斯的假消息。 管道对俄罗斯及欧洲国家的负面影响自然不必多说,地缘政治上,德国对乌克兰的信任度直线下降,欧盟能源专员也放话,能源基础设施安全是欧洲经济的命根子,言外之意就是乌克兰这事做得太过分,碰了欧洲的底线。 乌克兰内部更是乱成一团,17 个主要城市都爆发了反政府抗议,老百姓要求政府说真话,军队里也因为军饷、装备问题士气低落,泽连斯基的执政根基越来越不稳。 面对指控,扎卢日内一口否认,说这是 “纯粹的挑衅”,泽连斯基也始终不承认乌克兰政府参与其中,他的办公室顾问还强调,乌克兰从爆炸里没捞到半点好处。 俄罗斯一直喊着要搞国际调查,觉得背后肯定有西方势力插手。现在,随着核心嫌疑人即将被引渡,更多调查细节慢慢曝光,德国也陷入了两难。 要是往深了查,作为援助乌克兰的大国,肯定会激化矛盾,搞不好欧洲援乌的共识都要散;可要是草草收场,又没法给国内民众一个交代。 北溪爆炸案的真相就像一串多米诺骨牌,推倒第一块后,引发的连锁反应不仅让乌克兰面临被欧洲孤立的风险,更可能彻底改写欧洲的地缘政治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