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41岁的武汉大学副教授易中天提交辞职信后,就离开了学校。他说:“在这儿待

千浅挽星星 2025-11-14 18:02:25

[微风]41岁的武汉大学副教授易中天提交辞职信后,就离开了学校。他说:“在这儿待了11年,连个教授都评不上,我没什么可留恋的。”10年后,这个曾经被一些人看作“失败者”的人,站到了央视的舞台上。他说“曹操要是活到现在,肯定天天上热搜,就是个霸道总裁”,这句话让全国2亿观众都记住了他。   易中天在武汉大学的时候,其实已经有了一定的名气,只不过局限在学校和小圈子里,他的课很受欢迎,学生们要提前半小时去占座,教室的台阶和窗台上都站满了听课的人。   他讲《文心雕龙》会结合电影举例,讲魏晋文学时会用现在的人际关系做类比,把原本枯燥的古文课讲得很生动,让学生愿意听。   当时武汉大学的老校长刘道玉很欣赏易中天,破例提拔他当了最年轻的副系主任,还公开表扬他教学敢于创新。   后来他在央视《百家讲坛》上展现的这种教学活力,吸引了上亿观众,学术圈里有人说他讲的内容太通俗,不够学术。   易中天回应说,学术不是用来自己欣赏的,应该让更多人能看懂,从这能看出来,他的教学理念一直没变。   但就是这样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在武汉大学的日子并不好过,他在武大工作了11年,直到1991年要离职的时候,才评上副教授,评不上教授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他没有本科学历,评审条件卡着他。   除了职称问题,还有更难的事,1988年,赏识他的刘道玉校长被免职后,易中天在学校的处境更差了。   因为他的课太受欢迎,引起了一些老教授的不满,甚至直接不给她排课了,对一个老师来说,不能上课就等于断了学术方面的发展路径。   那段时间,他的生活条件也不好,一家三口挤在30平方米的小房子里,厨房和厕所都是和别人共用的。   他作为一个大学老师,穷到买一包便宜的烟都要犹豫半天,这种制度上的限制和生活上的困难几乎磨掉了他的斗志。   1992年,事情有了转机,厦门大学给易中天发了聘书,当时易中天41岁,他下定决心离开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武汉。   后来他说,离开的时候一方面舍不得家乡,另一方面也清楚地知道,继续待在武大没有发展,得及时止损。   有人问他为什么走,他开玩笑说“武汉夏天太热”,但刘道玉校长后来解释,真正的原因是武汉大学的环境已经不适合易中天发展了。   厦门大学给的条件和武汉大学完全不一样,一去就直接聘他为正教授,还分了一套100平方米的新房,他自己只需要出3万块钱,另外还给他配了一间独立的研究室,更重要的是,厦门大学的学术氛围更宽松,支持他搞跨学科的研究。   新的环境让易中天的才能得到了发挥,到厦门大学的第一年,他就当上了艺术研究所所长,三年后,又被破例提拔为博士生导师,他独特的学术研究风格就是在厦门大学这段时间完全形成的。   易中天从武汉大学转到厦门大学的事,成了当时人才机制问题的一个典型例子,这件事也让很多人开始反思人才培养和使用的问题。   后来,武汉大学专门设立了破例晋升的通道,到了2024年,教育部更是明确提出要“破五唯”,强调学者的社会贡献,这些变化多少都和当年易中天这样的遗憾经历有关。    信源:新京报 专访易中天:我是“吃皇粮”的文化个体户

0 阅读:110
千浅挽星星

千浅挽星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