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姑家的米酒好香! 周末的太阳,跟撒了欢儿似的,晒得人心里暖洋洋的,舒坦极了! 约上八、九位好友,两台车、一脚油门儿踩到底,直奔老家房县孙家湾村——咱姑家! 刚到村口,大伙儿就都按捺不住了,呼啦啦推开车门,直奔咱姑家背后的大菜园子,非要去“接接地气”! 远远就看见,一垄垄大葱和小葱,站得笔挺挺的,绿油油透着股精气神儿,比城里菜市场的排场多了。 同行的老张,指着菜地里笑着喊道:“这就是传说中‘孙家湾的葱’吧!果然名不虚传,比我家娃子还听话!” 大伙儿笑得直不起腰,这话可没毛病——咱房县人都知道的老家“四大宝”,俗话说得好:“九道的洋芋、孙家湾的葱,军店的女(nia)子、爱黄酒!” 咱姑早就在门口候着,手里还擦着围裙,嗓门亮得能传半条村:“可算盼来喽!快进屋,洋芋土鸡汤刚炖好,就等你们了!” 一跨进堂屋,那股香味儿“嗖”地一下、就把大伙儿的魂儿勾住了——砂锅里的洋芋土鸡汤,咕嘟冒泡,金黄的油花花浮在表面,旁边盘子里的爆炒木耳肉丝,红黑相间,看着就下饭。 咱姑拾掇了满满一大桌子的菜,最绝的是那盘嫩白菜炒豆油筋:白菜是早上刚从菜园儿里薅的,脆生生带着露水,豆油筋吸满了汤汁,咬一口满嘴鲜香。 当然,主角必须是咱姑亲手酿的新米酒! 咱姑拎着酒壶,给每个人的杯子都斟得满满当当,清甜的酒香,顺着杯沿儿往上飘,直往鼻子里钻。 米酒倒在杯里,泛着淡淡的米黄,抿上一小口,甜丝丝的爽口不齁人,还带着点儿米酒独有的微醺,从舌尖儿暖到心坎儿里。 咱姑一边往大伙儿碗里添菜,一边念叨:“你们可劲儿造,菜园里的菜管够,米酒也管够!” 大伙儿边吃边聊,筷子抢得飞快,连鸡汤都喝了个底儿朝天。 酒足饭饱,小院儿里立马摆开了“战场”,一桌搓麻将“卡五星”,一桌甩扑克“掼蛋”。老张手气背得离谱,输了就拍着桌子嚷嚷:“都怪姑家米酒太香,喝多了影响我出牌思路!” 惹得大伙儿笑作一团; 姑坐在旁边剥花生,时不时凑过来指点两句,比自己打牌还上心。 阳光洒在院子里,笑闹声、打牌声混在一起,热闹得跟过年似的。 不知不觉就又到了晚饭时间,咱姑端上了用米酒糟醒发的老面馒头,一个个白白胖胖、暄软蓬松,掰开的瞬间,米酒的清香混着麦香直窜出来,蘸点儿咸菜都好吃! 而且又是满满当当、一桌子的新鲜小菜,大伙儿再把米酒斟满,边吃、边喝、边回味下午的牌局,越聊越投机。 临走时,咱姑早把新酿的米酒装好了壶,硬往每个人手里塞:“回去慢慢儿喝,下次再想吃酒酿馒头、尝尝地里的新鲜小菜,想打牌了,欢迎常来!” 好友们拎着沉甸甸的酒壶,依依不舍,一步三回头,嘴里不停念叨“下次一定来”。 坐在车里,米酒的香味还在鼻尖绕,心里暖乎乎的。 这美味的米酒、地道的农家菜,藏着咱姑的热情、朋友的热闹,还有乡下日子的踏实安逸。 咱姑家酿的手工新米酒,是真香啊,下次可得早点儿来,争取把咱姑家的大酒缸,全都喝空! 上联:冰天雪地送冬去,请您来下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