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寒冬北京最高人民检察院门外,一位白发老人已在风雪中守候多日,他叫肖成佳来自江西泰和县,此行只为寻找能证明自己红军身份的老领导。[谢谢] 肖成佳1915年出生于江西吉安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5年15岁的他加入红四方面军第九军团宣传分队,时任政治部主任黄火青是他的直接领导,在随部队转战期间,他在战斗中负伤被俘,后由家人凑钱赎出,但因伤病严重,他未能及时归队,从此与部队失去联系。 新中国成立后,肖成佳始终珍藏着当年的红军证件,多次向当地政府申请身份认证却无果,直到1978年他得知黄火青担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便带着发黄的证件独自赴京,在最高检门口,他连续多日守候,仔细观察进出车辆。 终于他等到了一辆军车,当车辆驶近时,他上前拦车,并唱起一首红军时期的歌曲,车内正是黄火青,这熟悉的旋律唤起了他的记忆,老首长立即认出了这位曾经的宣传队员。 经黄火青指示,中央档案馆调取红九军团名册进行核查,确认肖成佳曾任宣传分队长,江西当地也组织调查,核实了他曾被俘赎买的经历,最终组织恢复了他的党籍和红军身份,家乡政府为他补发了“光荣军属”荣誉牌。 这段历史见证了一个普通红军战士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无数像肖成佳这样的青年投身革命,即便因故与组织失散,仍始终保持着对党的忠诚。 肖成佳的故事也展现了组织对历史负责,对同志负责的态度,在时隔数十年后,通过严谨调查核实,最终给予了他应有的认可,这个过程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也温暖了曾经为革命付出过的老战士的心。 这段往事依然令人动容,它不仅是个人的身份认证,更是一个时代的记忆,每个红色故事都承载着特殊的历史价值,提醒后人不忘来路,珍惜当下。 网友感慨:如果不是当年黄火青检察长亲自确认,这段历史可能就真的被埋没了,这种在战火中结下的情谊,即使过去几十年,依然牢不可破。 有网友看得更深,指出肖成佳坚持的不仅仅是一个名分,更是对历史的尊重,他随身携带的不仅是自己的证明,更是那些牺牲战友曾经存在的印记,这种坚持体现了一代人对信仰的忠诚和对历史的负责。 也有网友从肖成佳身上看到了普通人的伟大,他后半生作为一名普通农民,却将一份革命情怀深藏心底数十年,这种不计较个人得失,只为信念和承诺而活的精神,让许多年轻人表示深受教育,认为“这是在浮躁社会里非常珍贵的一种精神力量”。 在这个节奏飞快的时代,肖成佳老人用半生等待一个“证明”的故事,让你对“坚持”二字有了哪些新的理解?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感悟。 信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