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华为终端到华为车BU,从“五界”到“境”系列,华为的这步棋,你真的看懂了吗?❶发生了啥?最近,华为跟广汽重磅合作的新造车项目——“启境”,正在紧锣密鼓的推进中,与此同时,网络上也开始有某种声音,在有意无意地带起节奏,把“境”与“界”宣扬成华为内部的新一轮赛马甚至内斗,在我看来,这简直就是危言耸听!❷既然已经有了五界,为何还要再打造“境”系列?想搞懂这背后的逻辑,就必须把两者放在宏观角度上看,当前,华为车BU的打法其实是两路并进的:在有限资源的前提下,既要统筹五界的发展规划,同时也要以开放合作的态度,把华为乾崑智能,推向更广阔的市场,继续当好「华为不造车,但是帮车企造好车」的关键角色,而在这个过程里,有两个关键人物:︎●一是以余承东为主导的鸿蒙智行,走的就是“闭环+深度介入”的路子,从产品定义,到技术开发,再到渠道运营和营销传播,全程都有华为深度参与,如今,覆盖全价位段的五界,已经成为了可复制的成功样板;︎●二是以徐直军亲自推动的“境”系列,这更像是一套深度定制的全栈解决方案,靠着车BU的技术实力、附以华为IPD/IPMS的支持,满足不同车企的实际落地需求,让更多品牌能把华为的乾崑智能,武装进自家车里,以此满足补短板以及拔高综合竞争力的目的。❸那“境”系列跟五界,又是什么关系?在我看来,两者并非竞争和博弈的关系:首先,鸿蒙智行,明显已经成功了,足以为“乾崑智能”背书,给合作方提供足够的信心;而“境”系列的大规模嫁接,反过来又巩固了华为在智能汽车产业链的核心地位。两者和谐共存的关键在于,资源的分配:做深需要集中资源与直管生态,做广则需要标准化模块与赋能能力。华为同时做“深”和“广”,既保留了旗舰样板的示范效应,也用开放模式扩散技术红利,这才是把“智能带入每一辆车”的现实解法。❹总结所以,道理其实很简单,就是千万别被“内斗论”迷惑,两条路线是互补的战略选择:一个负责树立标杆、验证能力,一个负责规模化落地、覆盖更多车企,至于华为车BU的目标,始终只有一个,那就是垂直整合资源,深度赋能行业,最终推动产业持续迭代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