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周雪松
2025年11月13日,由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清华大学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研究院主办的“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政策·实践论坛2025”(以下简称“新型城镇化论坛”)成功召开。

会议现场
国务院参事、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胡祖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国家数据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原副秘书长江小涓,中国国土经济学会首席专家、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范恒山,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过勇,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农村发展研究所原所长魏后凯,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社会事业业务部主任于强,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双碳办公室副主任李丛笑,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书记、院长恽爽,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院长助理李治等嘉宾出席。论坛由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院长尹稚主持。
过勇在致辞中强调,“十五五”时期是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增速换挡、质量提升的攻坚时期。本次论坛围绕“共谋‘十五五’发展,共话城镇化未来”主题,旨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系统研判新型城镇化在新时期的功能定位、重点方向与机遇挑战。他指出,清华大学始终坚持与国家发展同向同行,未来将进一步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深化重点领域研究和实践探索,为“十五五”规划编制和城市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江小涓表示,当前我国面临经济增速放缓的压力,这既是周期性因素所致,也反映出结构性转型的挑战。要把握“十五五”中心和主题,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与量的合理增长。要坚持系统思维,以人民需要为根本目的,全面部署各项工作。
她指出,当前,人民美好生活诉求日益多元,这需要统筹资源配置,推动治理体系与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同时,共同富裕面临数字技术替代就业与科技企业家收入激增等新挑战,需通过制度设计平衡效率与公平。要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和创新,努力实现各项目标和任务,为2035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走好关键五年。

合影
胡祖才认为,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方位,“十五五”时期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在路径上要把握城镇化发展规律,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以“融合”为重要抓手,推进城镇在区域、城乡、产城、数智、绿色、文化和安全等七方面的深度融合。
范恒山建议,优化提升城市群和都市圈,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要以“发展力、愉悦度、安全性”三个维度评估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以一体融合为指向,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要通过改革推进农民进入城市、城市资源向农村输入双向流动,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魏后凯表示,“十五五”时期关键且首要的任务是科学有序地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当前超大特大城市过度膨胀与中小城市、小城镇活力不足的现象并存,制约了整体协调发展。要分类施策,精准发力。
李稻葵,指出“十五五”的核心任务,一是应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领制高点,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置于首要位置,推动科技、人才、教育“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二是应促进提升内需,巩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扭转近年名义GDP增速下行的趋势,推动经济增长速度恢复,从而稳定就业预期、收入预期等。

新书发布
李稻葵认为,新型城镇化是提振内需的重要抓手,应通过制度设计和公共投入促使农村人口融入现代化经济生活,进一步提升经济总需求。
本次论坛的圆桌对话环节主题为“多方聚力共绘‘十五五’蓝图”,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科技部主任王强担任主持人。
论坛最后,尹稚、恽爽与清华大学出版社文化与传播工作室主任纪海鸿共同为《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2024》新书发布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