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光刻机巨头怒斥美国:凭啥禁止我们与中国合作? 掌握着全球最先进光刻技术的荷兰半导体巨头ASML,终于在连年出口限制的重压下打破沉默。 面对美国自2019年以来的持续封锁,这家企业的愤怒,实则是欧洲企业长期压抑后的集体觉醒。 2019年1月,美国迫使荷兰拒绝续签EUV光刻机对华出口许可,ASML数十台价值超2亿欧元的设备订单瞬间作废,已生产的机器只能拆解回收。2021年底,美国又以北约情报共享为筹码,逼迫荷兰限制NXT:1980系列DUV机型,刚运抵上海港的设备被紧急召回,高端库存堆积如山。 ASML前CEO温宁克曾在2022年12月怒批美国双重标准:美国本土企业应用材料、英伟达等持续对华出口赚得盆满钵满,中国市场曾占ASML销售额15%-20%,却唯独让荷兰企业牺牲。截至2025年,ASML因管制累计损失超150亿欧元,2023年9月1日荷兰实施高端DUV管制后,其股价单日暴跌8%,市值蒸发近300亿欧元。 2025年成为关键转折点。上半年,上海微电子正式交付首批SSA800-10W 28nm浸没式DUV光刻机给中芯国际,测试数据显示晶圆处理速度每小时150片,良率经调整后达85%,国产化率大幅提升,华卓精科的双工件台、国科精密的投影物镜均实现配套。 同年10月,长江存储率先发声,要求ASML回购已售光刻机,理由是其违反终身维修和备件供应的合同约定。若ASML拒绝,中国企业将追究其专利责任,一旦专利失效,本土企业可合法借鉴技术,这让ASML总部乱作一团,紧急组建1亿欧元法律团队协商。 美国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2025年英伟达中国市场份额从高峰的95%跌至近乎为零,CEO黄仁勋多次访华表态愿维持合作;英特尔中国营收占比虽仍有27%,但净利润较2023年腰斩,只能眼睁睁看着中国市场被本土企业填补。 欧洲其他企业早已看清局势。德国英飞凌、默克等巨头2024年起加大在华投资,荷兰外贸大臣也公开表示不会完全照搬美国措施。中国2025年8月实施镓锗出口管制,更是精准击中ASML供应链要害,其设备中87%的镜片依赖这些关键材料,导致交付延误成常态。 网友对此争议激烈,有网友直言:“美国口中的国家安全,不过是让盟友为自己的霸权买单”,也有网友感慨“封锁从来挡不住创新,中国光刻机的进步就是最好证明”。 从长远来看,美国的单边管制只会加速全球产业链重构。ASML 2025年预计营收增长15%全靠AI芯片需求,中国业务占比将跌至20%以下;而中国半导体自给率2025年已接近50%,2030年前有望实现sub-10nm生产。这场博弈没有赢家,唯有尊重市场规律、坚持合作共赢,才能让全球产业持续发展。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或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