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毛主席活到了83岁,但他的保健医生却说:“其实毛主席不具备长寿的条件,他长寿是因为本人比较注重保养。” 毛主席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忙碌,从早年的革命斗争到建国后的国家大事,他几乎没停下脚步过。 你想想看,战争时期他带着队伍东奔西跑,常常风里来雨里去,吃不饱睡不好,那身体消耗得有多大。 到了和平年代,国家百废待兴,他每天处理堆积如山的文件,接待各种客人,作息完全乱套,有时候一天只睡四五个钟头,饭点也抓不住,经常边工作边随便吃点。 保健医生徐涛跟在他身边多年,亲眼看到这些情况,直摇头说毛主席压根没长寿的底子,因为常年劳累加上早年营养不良,换谁都容易早早垮掉。 可毛主席硬是活到83岁高龄,还保持头脑清醒、身体硬朗,这里面藏着不少普通人能学到的门道。 徐涛后来在回忆里提到,毛主席的长寿靠的不是天生体质好,而是日常里一点一滴的保养积累起来的。 话说回来,毛主席的保养方式特别接地气,没啥花里胡哨的补品或高科技设备,全是生活里随手可做的习惯。 拿饮食来说,他从不讲究排场,一辈子保持农民本色,每顿饭就是简单几样菜,红烧肉、鱼头豆腐、白菜萝卜这些家常货色占了大头,就算请客也只多加一两盘,从不铺张浪费。 你知道吗,他特别爱吃杂粮,主食里总掺点玉米、高粱或豆子,觉得这样营养才均衡,不会偏食挑嘴。 茶叶也是他的最爱,每天起床先泡杯热腾腾的龙井,喝完连茶叶渣都嚼着吃掉,说这玩意儿跟青菜一样补身子。 辣椒、姜蒜这些调料他离不开,饭菜里多加点,不仅提味,还能暖身驱寒。 建国后,国家条件好了,但他还是坚持少吃多餐的原则,有时候工作忙了,医生就劝他分几次吃,避免饿过头或撑着。 结果这种吃法让他血压血脂一直稳稳的,没闹出啥大毛病,比起现在很多人追着海鲜鲍鱼跑,或者应酬时大鱼大肉堆满桌,毛主席的粗茶淡饭反倒更科学,避免了油腻过剩带来的负担。 运动方面,毛主席从来不偷懒,不管多累总找机会动一动,散步是他每天必做的,工作间隙就到院子里转转,呼吸新鲜空气,顺便放松脑子。 这种简单方式让他腿脚一直利索,到晚年还能走得稳,跳舞也是他的爱好,喜欢那种节奏快的四步舞,既锻炼身体,还能跟大家聊聊天,拉近距离。 爬山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早年湖南求学时就爱在风雨天爬岳麓山,建国后外出视察也总抽空上山,觉得这能强心肺。 游泳更是一绝,他特别钟情大江大河里的挑战,63岁那年第一次横渡长江,风浪大得吓人,但他游得带劲,73岁时又来了一次,前后在长江里游了17回。 这不光练体魄,还磨炼意志,让人佩服。擦澡和梳头这些小事他也当保健法,早年用冷水冲身,晚年改成热毛巾擦全身,说这样能活血通络,提高抵抗力。 结果这些习惯加起来,让他身体机能保持年轻态,即便高龄也很少生病。 毛主席的保养还离不开精神层面的支撑,他心态超乐观,遇到再大困难也笑对,总说“天塌不下来”,这种劲头让他压力变动力。 读书是他的精神食粮,一辈子手不释卷,从古籍到现代书啥都看,保持脑子活跃,避免老年痴呆。 劳逸结合他抓得准,忙里偷闲小憩会儿,午睡习惯从不丢,哪怕只眯半小时也够提神。 徐涛医生观察到,这些精神调养让毛主席睡眠虽少但质量高,不会像别人那样累垮。 比起来,现在上班族天天喊压力大,却很少主动调节心态,毛主席的做法就显得高明多了。 毛主席这些习惯的来龙去脉,其实源于他早年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理念。 战争年代为了生存,他学会了节俭饮食和随时运动,建国后面对国家重任,他把这些延伸成日常规矩,避免奢侈腐蚀身体。 毛主席的长寿告诉大家,健康不是等病了再治,而是从日常抓起,坚持下来就能见效,毛主席的保养法简单实用,积极面对生活,就能收获长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