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 日本突然宣布了! 就在11月13日,日本自民党与维新会达成共识,拟于年内建立执政党协商机制,推动废除武器出口“5类用途”限制 。 这一限制是2014年日本出台的《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的核心实施细则,该原则将武器出口限定于救援、运输、警戒、监视、扫雷五种用途,这一约束使得杀伤性武器出口被严格限制 。 而日本废除限制的核心动机是经济与军事双驱动。防卫省数据显示,2022年日本特许生产武器占自卫队装备30%以上,放宽出口可直接激活三菱重工、川崎重工等军工巨头海外市场,预计未来5年防卫产业出口额或从当前2000亿日元增至万亿规模。 地区安全风险随之攀升。东南亚国家近年军费年均增长4.2%(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数据),若日本输出F-35零部件或巡逻舰,可能刺激越、印尼等国跟进采购,加剧南海装备竞赛,破坏现有平衡。 此举实质突破“和平宪法”框架。宪法第九条明确放弃战争权,《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是其和平承诺延伸。如今绕过国会修订,暴露自民党“渐进修宪”策略——先解禁出口,再推动修宪,逐步架空和平主义根基。 具体装备出口已露端倪。此前日本通过特许生产向美出口“爱国者”导弹部件,若全面解禁,或向菲律宾出口TC-90教练机升级型,虽非致命,但可用于海上侦察,变相强化区域军事存在。 美国默许是关键推手。美日2023年《安保条约》修订明确支持日本“自由开放的印太”,放宽出口可分担美军装备成本,同时将日本绑定为“准军事伙伴”。日本防卫省坦言,政策调整“与美国战略协同”。 长期看,日本正构建“出口-研发-扩军”循环。经济产业省计划2025年前设“防卫技术合作基金”,资助企业与北约联合研发,目标5年内使日本成全球前十武器出口国,威胁亚太安全架构。 个人看法:日本此举是危险的战略转向。表面是产业与外交考量,实则加速军事正常化。地区国家需强化情报共享与联合声明,如东盟可推动“不扩散倡议”,遏制军备竞赛苗头。和平宪法的底线一旦突破,日本或重蹈历史覆辙,最终损害的是所有亚洲国家的安全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