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财长顶着“俄式寒流”访华,释放了什么信号? 这两天,德国媒体都在聚焦一位“

老贺共谈 2025-11-18 11:39:10

德国财长顶着“俄式寒流”访华,释放了什么信号? 这两天,德国媒体都在聚焦一位“冒着冷空气”到北京的政要——财政部长兼副总理克林拜尔。他可不是一个人来的,身后跟着德国银行和保险业的一批高管。落地第一句话就是:“我们需要对话。” 这话听起来挺急迫。也确实急。中国连续多年是德国最大贸易伙伴,但对华贸易逆差像根刺,扎在德国心里。更让德方坐不住的是三件事:中国电动汽车的竞争力、稀土和半导体领域的控制力,以及制造业整体崛起的势头。 克林拜尔这趟来,说白了是来谈条件的。他明面上呼吁中国给德国企业“更公平透明的市场渠道”,还希望中国“保障供应链畅通”。话里话外,其实藏着德国企业近年来的集体焦虑。 有意思的是,人到了北京,说话反而谨慎起来。提到最近中荷之间围绕安世半导体的争端时,克林拜尔打起了圆场,说德国和欧盟内部会密切协调,还强调“开放、以规则为基础的全球贸易是每个人的责任”。这姿态,明显不想在中荷之间选边站。 但德国真能独善其身吗?现实是,德国经济现在的困境,很大程度上是自己造成的。 为了紧跟美国步伐,德国企业把大量投资转向北美,导致本土产业竞争力下滑;为了配合欧盟所谓的对华“去风险”战略,硬是在自己市场排挤中国产品;更不用说在乌克兰问题上押错宝,彻底断送了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这一连串决策,哪个不是自损八百? 现在跑到中国来谈合作,倒像是病急乱投医。不是说合作不好,中德合作确实能给疲软的欧洲经济一个喘息机会。但中国也不是救命稻草,我们乐见合作,可不愿意看着德方一边谈合作,一边又在关税和安全审查上搞小动作。 说到底,贸易是双向道。德国要是真想要公平,就该先清理自家门户。那些打着“去风险”旗号的市场壁垒,那些跟风美国的产业政策,才是真正破坏全球贸易规则的存在。 中德之间,合则两利,斗则俱伤。这个道理,柏林该好好掂量掂量。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评论区讨论 。

0 阅读:76
老贺共谈

老贺共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