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买公司就是买逻辑”——这句话也是错的离谱,相信的人 也就成了韭菜。投资逻辑仅仅是“前提假设条件”。光模块板块早已经在9月见顶,机构出货中,追高买入应该已经亏了十几个点,这种零部件是短期供应不足,长期在中国是没有护城河的,更无法跟茅台对比。抄送: 中际旭创,新易盛,天孚通信…《光模块,下一个20年的茅台》———这种观点极其可笑,专骗韭菜,为何?看完我说的这4点AI行业的特殊性,它的迭代速度是“非线性”的。传统行业的逻辑可能能用3年,AI行业的逻辑可能3个月就失效了。早年大家觉得“AI语音识别=高壁垒”,后来开源技术普及,逻辑立刻变成“拼场景落地”。之前认为“大模型必须自研”,现在云厂商开放API,中小企业也能做AI应用,逻辑又变了。用静态的假设去应对动态的商业变化,就像用刻舟求剑的方式找剑,剑早就随着水流走了。真正的投资,从来不是“信仰逻辑”,而是“验证逻辑+对冲风险”:先承认逻辑是假设,再用产业数据、公司财报、竞争格局去验证假设是否成立,同时预留安全边际,应对假设被推翻的可能。AI时代的投资,比“找到好逻辑”更重要的是:知道“逻辑何时失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