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何总要赌国运侵华?很多人以为是军国主义,错了!真相是,日本前首相石破茂亲口揭底:甲午一战,豪赌两亿三千万两白银,直接喂饱了明治维新。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这话从石破茂嘴里说出来,分量可不一般,他当过防卫大臣,对日本的军事底子一清二楚,连他都公开承认这段历史,说明问题绝不简单,两亿三千万两白银是什么概念? 当时日本一年的国库收入才七千多万日元,这笔钱相当于他们四年多挣的所有钱,一次性全砸到手里,更狠的是,日本还额外榨取了三千万两赎辽费,实际拿走的财富相当于自己六年多的财政总收入。 明治维新刚开始那些年,日本过得相当艰难,工业底子薄得可怜,连个像样的兵工厂都建不起来,想学西方搞金本位货币体系,手里连足够的黄金储备都凑不齐。 整个国家的经济陷入死循环,借外债搞建设,可债务越滚越大,财政随时可能崩盘,结果甲午这一仗打完,赔款到账,所有问题瞬间消失。 日本政府拿到钱后立马搞了个赔款特别会计法,百分之八十四点五的钱全投进军事,海军拿走百分之四十三,马上订购六艘新式战列舰,舰队总吨位直接从五万吨飙到二十五万吨,一跃成为世界海军强国。 陆军分到百分之十五,师团数量翻倍,从六个扩到十二个,武器装备全套更新,剩下的钱建了八幡制铁所,这可是日本重工业的命根子,二战之前日本一半以上的钢铁都靠它生产。 还有一笔钱用来凑够金本位的储备金,1897年就颁布货币法,彻底融入国际金融体系。 说白了,甲午战争就是日本一次豪赌,他们当时为了打这场仗,借了大量外债,国内财政已经到了崩溃边缘,如果清政府再多坚持几个月,日本可能先撑不住。 可没想到清政府一败涂地,不光割地还赔巨款,让日本凭空发了笔横财,这种打仗等于捡钱的模式,让日本尝到巨大甜头,从此就走上了路径依赖。 接下来的历史就是这套逻辑的重复,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日本跟着起哄,从《辛丑条约》里又分走七千三百万两白银,等于再赚一笔,1 904年日俄战争,日本能打赢沙皇俄国,靠的就是甲午赔款攒下的军事家底,打赢后又抢占俄国在东北的权益,继续掠夺当地的煤炭和铁矿资源。 1931年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掠夺更是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抚顺煤矿每年产煤两千五百万吨,大部分运往日本本土。 鞍山钢铁厂的钢轨,撑起日本的铁路网和军工体系,东北的粮食,养活了日本一半的工业人口。 从1931到1945年,日本从东北掠走的煤炭达到两亿两千三百万吨,铁矿石一亿一千五百万吨,粮食两亿四千八百万吨。 这些资源直接支撑了他们的全面侵华战争,每一颗炮弹、每一艘军舰、每一辆坦克背后,都是从中国抢来的资源。 很多人被日本的文明开化神话迷惑,以为他们是靠教育改革崛起的,可真相是什么?甲午赔款里投给教育的比例还不到百分之三,比皇室花销都少。 这点钱大多流向工科院校,培养的是军火生产需要的技术人才,说穿了就是让最聪明的脑袋给帝国的铁炮服务。 所谓明治天皇节俭办学的故事,不过是美化侵略的遮羞布,真正让日本崛起的,是中国人民的血汗钱,是甲午战场上清军将士的累累白骨。 石破茂敢说出这个真相,可能是因为他当过防卫大臣,比谁都清楚日本的软肋在哪里,他明白,当年靠抢来的财富实现的崛起,根本不可能复制。 现在再想赌国运,只会落得亡国的下场,可日本右翼势力不愿面对现实,他们美化侵略历史,淡化战争罪责,就是想让年轻人忘记战争掠夺的本质,继续走那条危险的老路。 今天的我们必须看清这个真相,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明白对日本这样有战争掠夺前科的国家,绝不能放松警惕,现在某些人的激进言行,本质上就是想重蹈历史覆辙。 我们强大自己,不是为了打仗,而是为了让日本再也不敢赌国运,让他们知道现在的中国再也不是当年可以随意宰割的清朝。 石破茂的话就像一面镜子,照出日本崛起的肮脏底色,记住这个真相不是为了记恨,而是要警醒:落后就要挨打,软弱就会被欺辱。 只有我们自己足够强大,才能守住国家的主权和尊严,才能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