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发文说,中国在台湾问题上对任何国家的“言辞冒险主义”都零容忍

是逸屹呀 2025-11-20 12:53:58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发文说,中国在台湾问题上对任何国家的“言辞冒险主义”都零容忍,并预计中日关系很可能会进一步恶化。   到了2025年,一个标志性的节点将如期而至,中国与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将正式签署,这是在全球供应链重构背景下的一次深度捆绑,而更长远的布局落子在2026年底,届时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把主场设在中国。   然而如果以为这种“开放”意味着好说话,那就大错特错了,就在经济层面频频抛出橄榄枝的同时,在另一个核心问题上,中国展示出的“零容忍”姿态足以让任何试图投机的人背脊发凉。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的观察向以此闻名:在看似矛盾的现象中,精准捕捉那个正在浮现的趋势,最近这家老牌媒体在关注东方时,把目光聚焦到了一个有趣的二元对立面上,当我们在大洋彼岸看到贸易政策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中摇摆时,中国似乎正在向世界展示两副截然不同的面孔:一副是面对经济伙伴时极力敞开怀抱的温和与稳健,另一副则是面对触碰底线者时令人不寒而栗的坚决与凌厉。   世界经济的牌桌上,规则正在悄然改变,如果细心梳理时间线,会发现一张颇具意味的日程表,当美国忙着从各种国际群聊中“退群”,试图收缩防线来保护本土利益时,中国的外交日程本上却密密麻麻地记满了“聚会”和“签约”。   《经济学人》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种情绪的变化,对于任何国家在台湾问题上的“言辞冒险主义”,中方的耐心已经清零。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那番话,绝不是外交辞令那么简单:“如日方胆敢武力介入台海局势,将构成侵略行为,中方必将迎头痛击。”任何外部势力,只要敢动用武力干涉统一,在中国眼里,性质就变了,变成了赤裸裸的“侵略”。   这种“板上钉钉”的警告,针对性极强,正如外界观察到的那样,中国之所以非拿某些跳得高的日本政治人物开刀,就是为了立威,这更像是一种高强度的压力测试提醒:在这个问题上别指望有任何讨价还价的空间,若把台湾问题当儿戏,结果必然是引火烧身。   《经济学人》这番观察最耐人寻味的地方就在于此:它揭示了中国当前战略的本质,哪怕是美日联手的外部高压下,通过雷霆万钧的军事安全底线展示来慑止冒险,同时通过不可抗拒的经济引力来通过包括APEC在内的多边机制稳定基本盘。   这对于世界其他国家来说,选择似乎正变得越来越简单但也越来越微妙:想做生意,这里有2025年的自贸区升级版和2026年的APEC大聚会,门是敞开的;但想在核心利益上搞“言语冒险”,那扇门的背后,早已备好了猎枪,在这个大变局的时代,看懂这种“雷霆”与“雨露”并存的逻辑,或许才是各国与其相处的生存之道。

0 阅读:266
是逸屹呀

是逸屹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