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入职的时候需要避开哪些“坑”?入职环节的每一步可能都暗藏风险,一旦陷入“

吴妮儿谈商业 2025-11-21 02:55:10

一个人入职的时候需要避开哪些“坑”? 入职环节的每一步可能都暗藏风险,一旦陷入“坑”里,可能面临薪资落空、权益无保障等严重后果,务必警惕规避。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部分企业以“试用期后补签”“熟人介绍无需合同”为由,不与员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不少员工因轻信口头约定妥协,最终遭遇薪资拖欠、社保断缴时维权无据。裁判文书网曾公布一起案例:张某入职某科技公司,公司口头承诺月薪8000元、试用期1个月,却始终未签劳动合同。3个月后公司无故辞退张某,且拖欠1个月工资,张某申请劳动仲裁时,因无书面合同难以证明劳动关系,仅靠工资转账记录追回部分薪资,二倍工资补偿因证据不足未获支持,权益大幅受损。这种情况下,员工失去劳动关系核心凭证,后续追薪、索赔、认定工伤等都会陷入被动,甚至可能因证据缺失完全无法维权。签订空白合同入职时企业常要求员工签署大量文件,部分员工图省事,未核对内容就签劳动合同、承诺书等,埋下巨大风险。空白文件可能被企业随意填写不利条款,一旦签署,员工可能难以维权时。中国法院网曾报道案例:李某入职某销售公司时,公司以“统一备案”为由让其签署空白劳动合同,李某未提出异议。后续公司以“业绩不达标”辞退李某,李某发现空白合同被补填“月薪3000元(低于口头约定5000元)”“业绩不达标可无补偿辞退”条款,虽申请劳动仲裁,却因无法证明签署时为空白文件,仲裁请求未被支持,不仅未拿到经济补偿,还少拿了数月差额工资。“自愿放弃社保”企业和员工达成一致意见,员工签订“自愿放弃社保承诺书”,企业承诺以现金补贴替代社保缴纳,短期看员工拿到手的钱多了,实则失去医保报销、养老保险累计、工伤赔偿等核心保障。此外,社保断缴还会影响购房、落户、医保待遇享受等,短期补贴无法比拟长期权益损失。人民日报曾报道,王某入职某建筑公司时,签署自愿放弃社保承诺书,公司每月多支付500元补贴。工作半年后王某因工受伤,需承担高额医疗费,要求公司承担工伤赔偿时,公司以其放弃社保为由拒绝,虽最终经法院判决公司需承担赔偿责任,但王某因未缴纳社保,无法享受工伤保险基金报销,治疗期间的医疗费、停工留薪期工资等均需通过漫长诉讼追讨。员工即便签署放弃承诺书,也无法免除企业法定责任,但自身维权需付出大量时间与精力,权益受损已成既定事实。我是吴律师,关注我,防范法律风险,维护自身权益,下期见。

0 阅读:0
吴妮儿谈商业

吴妮儿谈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