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日本政府突然宣布了,对北方四岛、竹岛、钓鱼岛的主张继续强硬,相关表述再次写进最新公开文件和对外发声里。 负责北方领土事务的大臣刚在国会质询时把“捍卫主权”的调子拉满,转头就对着摄像机称北方四岛为“外国领土”——这段被全程直播的口误,让首相岸田文雄在官邸当场拍了桌子,也让国际媒体的标题里多了“闹剧”二字。 日本为何总在这三个岛屿上反复折腾?翻开2024年的内政数据或许能找到答案:GDP增速1.2%的停滞曲线、少子化率突破历史极值、岸田内阁支持率三次跌破30%。当内政乏力时,拿领土问题煽动情绪,成了转移焦点的惯用伎俩。 北方四岛的争议,是俄日关系里一道解不开的死结。二战结束后,《雅尔塔协定》将这片岛屿划归苏联,如今俄罗斯在岛上派驻边防军,数千居民过着有学校、医院的常态化生活。 日本却偏要每年砸数十亿日元做“主权宣传”,2024年外务省的外交蓝皮书用三页篇幅罗列所谓“历史证据”,结果防卫省同期发布的地图,却把北方四岛清晰标注为“俄罗斯实际控制区域”。 竹岛的戏码更显荒诞。这座总面积0.188平方公里的小岛,韩国称独岛,距离韩国郁陵岛仅87.4公里,新罗王朝时期的文献就有管辖记载。如今岛上不仅有韩国居民,还有海警队24小时驻守的哨所。 日本领土问题担当大臣赤间二郎2025年11月公开宣称“竹岛在国际法上属日”,话音未落,韩国外交部就召见日本公使递交抗议书,连日本驻韩大使馆的工作人员私下都承认:“韩国实际控制,短期内没任何办法。” 钓鱼岛的挑衅则更显底气不足。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有明清海防图册为证,日本却在2012年搞出“国有化”闹剧,从此不断派巡逻船在周边海域制造事端。2024年日本海上保安厅报告显示,全年出动巡逻船超300次。 这些动作换来的,是中国海警船全年156天的领海巡航。去年10名日本右翼分子试图非法登岛,被中国海警当场驱离的画面,成了国际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讽刺素材。 日本还总拉美国“站台”,可美国国务院官网明确写着“不持立场”,只含糊称“适用美日安保条约”——这种“借外力壮胆”的做法,恰恰暴露了自身主张的虚弱。 更可笑的是内部的混乱。外务省刚发布“北方四岛主权声明”,防卫省地图就标成“俄控区”;这边喊着“竹岛属日”,那边驻韩使馆人员私下承认现实。这种自相矛盾,藏着领土主张的致命缺陷:缺历史依据,无国际法认可,更没实力改变现状。 对俄罗斯,强硬表态让俄日能源合作谈判2024年彻底搁置;对韩国,竹岛争议导致日本汽车在韩销量跌了12%;对中国,钓鱼岛挑衅让中日上半年贸易额降了4.3%。 当经济账、外交账都算不清时,岸田政府仍抱着“喊口号就能赢”的幻想。只是,当负责领土的大臣都分不清“主张”与“现实”,这样的“主权声索”,不过是自导自演的独角戏。 真正的主权从不是靠嗓门大,而是靠历史法理、实际控制和综合实力撑起来的——这点,日本显然还没学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