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暂停日本水产品进口,日方更担忧稀土被卡脖子 既然日本政府拒绝就高市早苗涉台错误言论作出明确纠正,中方反制措施持续升级。 东京都厅的会议室内,官员们传阅着共同社19日的快讯——中国已通过外交渠道通知日方,将暂停日本水产品进口。 自民党内部文件显示,原定于11月17日举行的日本牛肉恢复对华出口磋商会谈,已悄然从日程表上划去。 这并非中国首次对日本水产品亮起红灯。2023年8月,因日本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中方就曾全面暂停进口,并明确要求日方接受中方独立取样监测作为恢复前提。 直到今年6月,我国海关总署才宣布部分解除禁令;11月6日,日本农林水产大臣铃木宪和还在确认,首批6吨北海道冷冻扇贝正启程运往中国——这份短暂的“重启”希望,很快因日方的错误行径而破灭。 中国外交部与教育部近期接连发布的旅行及留学预警,正让日本旅游、航空业的股价如秋叶般坠落。 日本智库“野村综合研究所”的报告早已算出:若中国赴日游客大幅减少,日本GDP将被削去0.36%,2.2万亿日元的直接损失会像冰山一样浮出水面。 但这些还不是最让东京焦虑的?日方真正坐立难安的,是风波若持续发酵,中国可能收紧稀土与关键零件的出口阀门。 日本议员山本太郎此前的警告犹在耳畔:若中国中断80%零部件出口仅两个月,日本经济就将承受53万亿日元的重创。 令人费解的是,日本政府至今未正视高市早苗错误言论的严重性,反而通过媒体倒打一耙,抱怨中方反应“过分”。 从“奉示召见”到“一切后果由日方承担”,再到“必将予以迎头痛击”,中方外交辞令的递进,清晰传递出捍卫国家主权与利益的决绝。 当特朗普的贸易战都未能让中国低头,日本又怎能奢望用错误言论换取让步? 当前中日关系的寒冰,唯有日方正视并纠正错误才能融化。 中方已备好更严厉的反制措施——在核心利益问题上玩弄政治操弄,日本注定要为自己的傲慢付出沉重代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