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暂停日本水产进口之后,11月20日,日本右翼政客山尾志桜里表示,如果威胁无

百日依山尽 2025-11-21 16:56:12

在我们暂停日本水产进口之后,11月20日,日本右翼政客山尾志桜里表示,如果威胁无效,下一步将是经济胁迫。这将再次向世界表明,中国如今是一个“高风险”国家,不可信赖,不能作为贸易伙伴。这很可能成为摆脱对中国依赖的催化剂。澳大利亚葡萄酒、台湾菠萝、立陶宛牛肉和日本海鲜,它们互相扶持,拓展了中国以外的销售渠道,并抵制“不公正的胁迫”。 11 月 20 日,日本右翼政客山尾志桜里公然放话,声称如果中方的 “威胁” 无效,日方下一步将采取经济胁迫手段,还倒打一耙说中国是 “高风险” 国家,不值得作为贸易伙伴,甚至妄言这会成为日本摆脱对华依赖的催化剂。 这番言论一出,立刻引发热议,而她口中所谓的 “互相扶持”,指的正是澳大利亚葡萄酒、台湾菠萝、立陶宛牛肉和日本海鲜这些曾被限制准入的产品,试图抱团拓展中国以外的销售渠道。 但要理清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得从核污染水排放说起。2023 年 8 月,日本政府不顾国际社会反对,批准福岛第一核电站将 130 万吨处理后的核污染水排入近海,尽管日方一再声称处理后的水符合国际标准,却始终拿不出让人信服的完整数据,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对此表达了质疑。 中国为了保护国内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当时就全面暂停了日本水产品进口,这一举措直接冲击了日本渔业 ——2023 年日本水产品出口总额 3900 亿日元,对华出口占比从 2022 年的 22.5% 大幅下滑到 15.6%,不少依赖中国市场的日本渔民损失惨重。 今年 6 月,中方基于科学评估,曾部分恢复进口,允许北海道、青森县等 37 个低风险地区的水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本以为日方会珍惜这个机会,严格把控产品安全。 可半年时间过去,核污染水排放带来的潜在风险持续发酵,相关的安全隐患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中方只能再次全面暂停进口,而这次通知在 11 月 19 日上午传达时,确实没有给予日方缓冲余地,这也被部分日媒解读为对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期涉台激进言论的反制。 山尾志桜里口中的 “经济胁迫”,显然是混淆了概念。中国暂停进口的核心原因是核污染水排放带来的食品安全风险,这是每个国家都拥有的合法权利,完全符合国际惯例,根本谈不上 “胁迫”。反观她提到的几个所谓 “互相扶持” 的案例,实际情况也并非表面那么光鲜。 澳大利亚葡萄酒在失去中国市场后,虽然尝试拓展欧洲、东南亚市场,但出口量至今没能恢复到以前的水平,单价也下跌了不少; 台湾菠萝曾一度面临滞销困境,所谓的 “拓展海外渠道” 更多是短期炒作,实际销量和利润都大打折扣;立陶宛牛肉因为之前的错误行径失去中国市场后,只能依赖小众市场,出口规模始终有限。 日本渔业当前的困境,本质上是日本政府错误决策造成的。核污染水排放不仅破坏了海洋生态,也让全球消费者对日本水产品的安全性产生怀疑。 中国作为日本水产品的重要海外市场,暂停进口是出于对民众健康的负责,而非所谓的 “贸易打压”。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已经明确表态,敦促日方撤回错误言论,否则将采取进一步反制措施, 外界普遍猜测,后续中方可能会在稀土出口等领域加码,而稀土是日本高科技产业不可或缺的原材料,一旦受限,对日本经济的冲击将远超渔业。 国际社会对核污染水排放的争议也从未停止。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评估报告本身就存在争议,不少环保组织多次指出,核污染水长期排放会对全球海洋生态系统造成潜在威胁。 山尾志桜里的言论,更多是为了转移国内矛盾,煽动对立情绪,却忽视了日本渔业从业者的真实诉求。事实上,日本国内已有不少声音反对核污染水排放,认为政府应该优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而不是在贸易问题上与中国针锋相对。 所谓的 “摆脱对华依赖”,在全球化背景下更是不切实际的想法。中国不仅是日本水产品的重要市场,也是众多日本产业的核心合作伙伴,双方的贸易往来是互利共赢的。 山尾志桜里试图通过炒作 “经济胁迫” 来抱团对抗,不仅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反而可能让日本渔业的处境更加艰难,进一步影响中日双边关系。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留言~

0 阅读:2
百日依山尽

百日依山尽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