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素“挑战”王羲之的作品,字字都是标准教科书,这才是狂草的终极之美! 元代赵孟

有趣三余 2025-11-21 17:11:04

怀素“挑战”王羲之的作品,字字都是标准教科书,这才是狂草的终极之美! 元代赵孟頫在怀素《论书帖》中写过一段跋文:“怀素书所以妙者,虽率意颠逸,千变万化,终不离魏晋法度故也。后人作草,皆随俗缴绕,不合古法。不识者以为奇,不满者一笑。” 意思是说怀素草书继承了魏晋古法,达到了“素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后人写草书一味追求连绵缠绕,也就糊弄一下外行而已。 怀素的草法继承自魏晋至唐代诸家用笔,将它们熔冶一炉而又能自出新意,在笔画的质量、气韵的超脱上均超过了前辈,何绍基就点评:“怀素得法于张长史,其妙处在不见起止之痕。前张(张旭)后黄(黄庭坚),皆当让素师独步。” 怀素传世作品不多,其中有一件写得格外精彩,被誉为“挑战王羲之的大作”,它就是《王羲之传》。怀素此作以《晋书·王羲之传》为内容,既有向“书圣”致敬之意,也有几分“一较高下”的野心。 此作现藏于台北故宫,为纸本册页,共19折、38页,总长近5米,每页纵约26厘米、横约13厘米,总计500余字,字径大小悬殊,在2至7厘米之间,洋洋洒洒,痛快淋漓,每一个字都堪称“标准教科书”。从第一字到结尾,无一处力怯,这才是狂草的“终极之美”。 《王羲之传》“狂而不乱”,篆籀笔意与极速控笔的完美结合。中锋用笔,圆浑饱满,具立体感和弹性,细时如钢丝般坚韧,粗时如古藤般苍劲。 笔速迅捷,提按顿挫的节奏变化却清晰可辨,并非一滑而过,而是在高速中依然能做出精准的控制,使其在流畅中充满跌宕的韵律。 结字根据上下文的笔势需要而变形,或紧缩,或舒展,大小、正侧、疏密的对比丰富,充满了不可预测的奇趣。字内空间与字外空间融为一体。通过笔画的有意聚散,形成“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视觉效果。 其笔势的险绝与力量的爆发性“以狂继颠,谁曰不可。”学习怀素,是掌握纯正中锋用笔,写出“圆、厚、韧”笔画的最佳途径,能有效根治线条扁、薄、浮、弱的笔病。 《王羲之传》“笔势”与“体势”的衔接与呼应,能让你真正理解何为“气韵生动”。更难得的是,全篇笔法严谨,出规入矩,都“有法可依”,细细临摹可以学到最正宗的晋唐草法。 而今,我们将此作进行了博物馆级的超高清1:1复制,并添加释文一一对应,便于您临摹和欣赏。 怀素草书王羲之传 超清宣纸微喷复刻手工经折装

0 阅读:13
有趣三余

有趣三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