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卖产品卖公司?南京13家企业集体“出海”,背后玩法太高明 这阵子,南京企业圈

华商有精英 2025-11-21 21:10:11

不卖产品卖公司?南京13家企业集体“出海”,背后玩法太高明 这阵子,南京企业圈有个特别火的现象——排着队去香港上市。 光今年,就有13家南京企业向港交所递交了申请。这已经不是零星几家试水,而是一股实实在在的“赴港上市热”了。 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门道? 第一层,企业“出海”的方式升级了。 过去,我们的企业闯世界,主要是把产品卖到国外。比如机器人出口、药品销售。但现在,像埃斯顿(做机器人的)、四维智联(做智能座舱的)这些公司,玩得更高级了——它们直接把公司的一部分“股权”拿到香港市场上去卖。 这招妙在哪?这不只是融一笔钱那么简单,更像是站上了一个国际级的展示台。全世界的投资人都来看你的财报、研究你的技术,用真金白银为你投票。这意味着,南京的这批企业,已经从“默默造好东西”升级到了“敢让全球资本来估价”的新阶段。 第二层,产业集群的威力爆发了。 你看江北新区的生物医药企业,简直像约好了一样:药捷安康刚上市,维立志博就接上;这边刚敲锣,那边应世生物、英派药业就递了申请表。 这种“无缝衔接”不是巧合。它说明江北新区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企业园区”,而是一个能自我循环、互相滋养的创新生态。政府设立的专门基金,就像精准灌溉,哪棵苗快长成了就浇点水,助它最后一臂之力。这已经超越了简单的政策优惠,进入了“共同成长”的新模式。 第三层,香港成了南京企业的“国际化训练营”。 为什么偏偏是香港? 相比内地股市,港股像个“国际化速成班”。那里的投资人来自全球,规则也更接轨国际。南京的这些科技企业——做AI对话的硅基智能、做芯片的琻捷电子——去那里,不仅是拿钱,更是去接受国际市场的考验,去寻找全球的合作伙伴。 更深一层看,这是一盘城市竞争的大棋。 当别的城市还在数自己有多少家“独角兽”时,南京已经在默默地培育“上市公司集群”了。从单个企业的冒尖,到成群结队地出海,这种系统性、成建制的培育方式,很可能成为南京在长三角城市群中脱颖而出的独门绝技。 当然,敲钟的喜悦之后,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拿到了国际资本,就要面对全球市场的严苛审视;估值上去了,真正的技术突破和市场份额必须跟上。 这批“南京舰队”能否从“成功上市”走向“真正伟大”,我们拭目以待。但无论如何,这股敢于集体出海、直面全球竞争的勇气,已经让南京这座创新型城市,展现出了不一样的气象。

0 阅读:56
华商有精英

华商有精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