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5月,邱维达见雪峰山数万日军已被包围,认为这将是一场空前的围歼战,可在

史太郎呀 2025-11-22 14:40:03

1945年5月,邱维达见雪峰山数万日军已被包围,认为这将是一场空前的围歼战,可在当晚,他却接到了王耀武打来的电话,让通知胡琏放开一个口子,让日军逃离。 1945年5月,湘西雪峰山区的崇山峻岭间,日军第116、47、68三个师团近4.8万人被国民党军包围,第四方面军司令王耀武手握重兵,形成了内、中、外三层包围圈,上空还有美国第14航空队的战机盘旋支援。 参谋长邱维达趴在指挥部的地图前,仔细研究着刚送来的航空侦察照片,照片显示,日军阵地上烟尘四起,车辆陷在泥泞中动弹不得,士兵队形散乱,明显已经失去建制。 根据情报汇总,包围圈内的日军弹药仅够维持三天激战,医疗用品严重匮乏,伤员得不到救治,邱维达据此判断只要保持压力,72小时内便可全歼这股敌军。 王耀武原本也持相同看法,他制定了代号铁壁合围的作战计划,调动第18军胡琏部堵住正面,第73军从侧翼包抄,第74军封锁后路,预备队新六军和第13军随时准备投入最后一击。 按照这个部署,包围圈内的日军插翅难逃,至少能俘获20余名高级军官,缴获大批重装备。 但是远在重庆的政治风向却在悄然改变战局走向,国民参政会定于5月23日召开,蒋介石需要在会上宣布一个振奋人心的胜利消息,以冲淡其他战场的颓势,陆军总司令何应钦被指定在大会上做战况报告,但前线战斗若还在继续,他如何能宣布大捷? 5月20日,莫德惠、邓文仪率领的慰问团抵达前线司令部,表面上带来了药品和食物,实际却带来了高层的明确指示速战速决,当晚9点35分,王耀武拨通了邱维达的电话,电话中王耀武语气沉重地转达了何应钦的意图:必须在22日清晨前结束战斗。 邱维达提出异议,指出前线四个军虽有损伤但战力尚存,新六军和第13军还是生力军,完全有能力吃掉包围圈内的敌军,王耀武打断了他:三天能解决吗,邱维达坦言需要更多时间,但强调胡琏已经封死退路,王耀武的回应让邱维达震惊:让胡琏在洞口公路留个缺口。 10点15分何应钦亲自来电,寒暄几句后他直截了当地表示:军事行动要配合政治需求,电话挂断后,邱维达握着听筒愣在原地,作为职业军人,他无法理解放走敌军主力算什么政治需求。 命令最终还是传达到了前线,第18军军长胡琏接到指令后沉默良久,随后不情愿地通知第11师师长杨伯涛执行。 杨伯涛的部队在洞口公路段原本构筑了三道防线,机枪阵地交叉配置,铁丝网层层设置,日军之前数次冲击都被打得血流成河,现在却要撤除后两道防线,仅保留第一道做做样子。 5月21日凌晨,日军第116师团的侦察兵首先发现了这个天赐良机,消息迅速传开,包围圈内的日军如潮水般涌向缺口,军官们用军刀驱赶士兵,伤兵被丢弃路边,重装备来不及带走就地炸毁,中国军队的炮火虽然猛烈,但主要打击侧翼,对正面逃窜的敌军主力束手无策。 混乱中本可俘获的20余名日军高级军官仅抓到3名,其余都在乱军中逃脱,原本能缴获的火炮、车辆等重装备被日军炸毁大半,实际缴获量不足预期的30%,最终战报显示此役击毙日军28000余人,但第116、68师团的骨干力量成功撤离,得以在后续战斗中重新编组。 国军方面伤亡19000余人,付出如此代价却未能达成全歼目标,若按原计划执行,保守估计可歼灭日军5万人以上,彻底摧毁日军在华中地区的机动力量,这种放水行为不仅让前线将士愤懑,也让战略意义大打折扣。 湘西会战最终于6月7日结束,虽然仍被宣传为大捷,但知情者都明白其中的遗憾,这场战役成为国军在正面战场的最后一次大规模会战,也成为军事服从政治的典型案例。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0 阅读:135

猜你喜欢

史太郎呀

史太郎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