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董竹君12岁的女儿正在玩闹,突然被父亲夏之时揪着脖子丢进卧室,“不知羞耻,丢人现眼!”夏之时怒吼着,指着地上的剪刀和绳子,声音发颤:“选一样,你给我去死!” 董竹君站在门外,眼前一黑。她忍了十年,知道今天若不离开,这个家迟早会出人命。她没有哭,抱起吓瘫的孩子,默默收拾行李,深夜带四个女儿踏上前往上海的火车,身上只剩几件旧衣和一个银戒。 很多人不知道,董竹君原本不该活成这样。1907年,她还是上海青莲阁的清倌人,读书弹琴都不输男儿。当时同盟会秘密活动频繁,董竹君因多次替革命党传递消息,被称作“青楼义女”。她拒绝了数次高价赎身,坚持要靠自己走出去。 1914年,董竹君随四川将领夏之时前往日本入学,就读东京青山女子学校。她学法语、读女权思想,梦想有朝一日到巴黎深造。可三年后,夏之时突然把她叫回四川,说家里事务太多。董竹君回去后发现,根本不是帮忙,是彻底被困进大宅。她连信都不能写,孩子接连出生,身份成了“合江夏家妾妇”。 夏之时原是四川都督,1919年被撤职,从此脾气古怪,沉迷烟酒,一次董竹君收了钢琴老师的信,他不分青红皂白拿枪逼她自尽。董竹君当时才19岁,刚想准备考试出国,心一下凉透。她明白,想活下去,就得靠自己。 逃到上海后,董竹君靠典当首饰过活,没几个月钱就花光了。她在法租界租了个小门面,亲自做菜,命名“锦江川菜馆”。她要求服务生必须记住所有常客的喜好,菜要分量准、味道稳。慢慢地,从戏班子到商人都来了。 她说过:“人是逼出来的,苦不死人,懒才真没命。”1934年,她与夏之时正式离婚,饭馆扩大改名锦江饭店,接待过郭沫若、柳亚子等人。抗战爆发后,董竹君带女儿逃到重庆,在那里,她把饭馆变成战地服务团的补给点,免费供应饭菜与药品。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很多老板都往香港跑。董竹君把全部产业登记上交给人民政府。别人问她怕不怕失去,她只回了一句:“不靠别人给的,也不怕别人收走。” 董竹君的四个女儿后来一个个读书成才,都靠她一个人拉扯。她晚年常说,若当年没走出那个门,她的人生早被锁。她死不是谁的夫人,不是谁的影子。她叫董竹君,是自己走出来的女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