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8月,毛人凤得知亲信戚再玉、张亚民被抓后,打电话让淞沪警备司令部放人,

战争百年谈 2025-11-22 15:49:36

1948年8月,毛人凤得知亲信戚再玉、张亚民被抓后,打电话让淞沪警备司令部放人,却惹怒了司令宣铁吾,这两人被枪决。 毛人凤的权力,几乎是戴笠死后军统的全部。 他出身浙江江山,黄埔四期,体弱多病,但精于权术。戴笠飞机失事后,军统群龙无首,毛人凤趁势接掌。他懂蒋介石的心,知道情报比子弹有用,也明白“保密局”这个名字背后,是一个遍布全国的耳目系统。 他身边的戚再玉、张亚民,是他的上海线。一个管稽查,一个管经济。表面上执行管制,实际上在金圆券风暴下浑水摸鱼。金子、外汇、布匹、粮票,哪一样都能生钱。他们仗着军统身份横行码头,几乎成了上海黑市的保护伞。 上海那时乱。军统、警备司令部、中央银行、地方宪兵,各管一摊,互相掣肘。蒋介石命蒋经国南下整顿,希望用儿子的铁腕救市场。宣铁吾就在这个时候被推到前台。 1948年6月,蒋经国南下上海。 那时的上海,看似繁华,其实奄奄一息。街头霓虹还亮,背后却是空仓与黑市。金圆券刚刚发行,纸面上说“以黄金作担保”,实际只剩信心支撑。物价一天一个价,上午买米一千,下午就要三千。 蒋经国带着一支督导队,进驻静安寺路的一栋办公楼,挂上新牌子——“经济督导组”。他的任务只有一句话:救币、救市、救国。父亲蒋介石在南京焦头烂额,盼着他用铁腕整顿市场。 他选中宣铁吾。 宣是黄埔一期,打过仗,抓过人,手硬,没背景。蒋经国要的就是这种人——敢动真格。很快,淞沪警备司令部成了他的执行臂膀。宪兵、缉私署、警察、税警团全归他调度。那时上海人一听“铁宣长”,就知道谁来了。 七月初,金圆券改革全面铺开。督导组贴出告示,限价、禁囤积、查黑市。结果物价不跌反涨。市民抢购、商人惜售,官商勾结成风。宣铁吾一怒,带队突击检查。搜查仓库时,他亲自带人闯入虹口、杨树浦、法租界,查出成堆洋货。有人背后嘀咕:那是军统的仓库。宣铁吾没管,照封不误。 军统内部炸了锅。戚再玉、张亚民的名字被点到。一个是稽查大队长,一个管经济科,两人都是毛人凤的上海手脚。黑市黄金、外汇流通,几乎都绕不过他们。宣铁吾接到检举,没犹豫,直接下令拘捕。 八月二十几号,宪兵在法租界边的仓库逮住两人,现场搜出金条与外币。新闻一传开,全城震动。上海滩的行商知道——这回真有人动了军统的奶酪。 这一抓,掀开了金圆券改革的底牌。 蒋经国在台上喊“打老虎”,宣铁吾在地上真抓老虎。可没人想到,这两只老虎背后连着的是保密局局长毛人凤。风暴从此开始。 抓人那天晚上,上海的电话线上全是暗号。毛人凤在南京接到消息,连夜打电话给宣铁吾的办公室。电话内容史书没有原文,但结局清楚:宣铁吾没放人。 他回电只说一句——“军法如山”。 宣铁吾对军统没好印象。早在抗战末期,他当缉私署署长,查到军统走私货被威胁撤案,那次他差点丢官。如今再碰面,他认定这两人是“扰乱金融秩序”的典型。蒋经国默许他“依法处理”,没多问。 9月中旬,宣铁吾签字,军事法庭开审。过程快得惊人。两人被定性为“投机倒把、破坏金融”,判死刑。军统派人求情,被宪兵挡在门外。 枪决那天清晨,刑场在上海西郊。天未亮,风刮得尘土满地。执行队开枪时,旁边停着军统的汽车,来得太晚。子弹声响了三次,两人倒下。文件盖章:“执行完毕”。 消息传到南京,毛人凤暴怒。保密局会议一度中断。 宣铁吾放话:“谁求情都没用。” 这句话传回警备司令部,成了他一生的注脚。 枪声并没有让上海变好。 金圆券继续贬值,米价飙升。蒋经国的“打老虎”运动越抓越小,真正的大老虎没人动——孔令侃、宋美龄家族的扬子公司都被例外。 到了11月,运动宣告失败,蒋经国离开上海。 宣铁吾依旧掌权,但敌人越来越多。军统恨他,商人怕他。1949年5月上海解放,他被捕。1951年在南京以“反革命罪”被处决,结局像他自己判下的命令那样干脆。 毛人凤逃到台湾,继续掌军情系统,改名“保密局”“情报局”,依然在权力中心。他活到了1956年,心脏病发死在台北。葬礼简短,军礼齐备。那年台湾报纸写:“情报之父辞世。”没人提起那两个死在上海刑场的部下。

0 阅读:421
战争百年谈

战争百年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