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大将王树声在某机关单位食堂排队打饭,见一干部打了5份饭菜,顿感蹊跷。他上前询问原因,竟然被那干部怒目呵斥到:“关你什么事,闪一边去!”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人拍手叫好。 1968年的一个中午,北京某机关食堂像往常一样排起了长队。炊事员敲打着铁盆,空气中飘散着白菜炖粉条和玉米窝头的香味。队伍缓慢地向前移动,人们低声交谈着,偶尔传来餐具碰撞的声音。 队伍中,一位老者安静地站着,虽然已经六十出头,但眼神依然锐利有神。这位老者不是别人,正是开国大将王树声。 队伍缓缓向前移动,王树声的目光不经意间落在前面一位年轻干部身上。这名干部手里拿着五个饭盒,轮到他打饭时,他不仅为自己打了一份,还接连要求工作人员再打四份,将几个饭盒装得满满当当。 “同志,为什么一个人打这么多份饭?”王树声温和地问道。 年轻干部转过头来,不耐烦地瞪了老者一眼:“关你什么事,闪一边去!”语气中带着明显的傲慢与不屑。 周围顿时安静下来,几个认识王树声的工作人员屏住了呼吸。然而王树声并未动怒,只是平静地告诉对方:现在物资供应紧张,每个人都应该按规定用餐。一个人打五份饭,这不合规矩。 年轻干部正要反驳,食堂负责人急忙赶来,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刹那间,年轻干部的脸色由傲慢转为惊愕,再由惊愕变为惶恐。他万万没有想到,眼前这位朴素的老者竟是军事科学院的副院长、开国大将王树声。 “首、首长,我不知道是您……”年轻干部结结巴巴地解释,“我是帮几位领导打饭的……” 王树声摆摆手,语气依然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不管是谁,都应该自己来排队。特殊化要不得啊,小同志。” 这件事很快在机关内传开了。人们议论的不仅是那位干部的行为,更是王树声处理此事的方式。他没有当场严厉批评,而是事后找来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语重心长地说:“我们都是从革命年代走过来的,当年都能同甘共苦,现在条件好了,这种优良传统更不能丢。” 此后,食堂里多打饭菜的现象明显减少,领导干部也都自觉排队用餐。 在王树声看来,革命不是为做官,而是要为人民服务。作为共和国十大大将之一,他始终坚持不搞特殊化。 他的夫人每天乘坐公交车上下班,从未用过他的专车。家乡亲戚多次来信请求安排工作,他都回信婉拒:“我是人民的干部,不是家族的干部。”儿子结婚时,工作人员从办公室借来几件家具布置新房,王树声发现后立即责令归还:“公家的东西,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 那个中午在食堂发生的事,后来成为机关里流传很久的一段佳话。虽然它不像战场上的冲锋陷阵那样壮怀激烈,却同样体现了一个老革命家的原则和风骨。毕竟,在平凡的生活细节中,往往最能看见一个人真正的品格。 许多年后,当年的年轻干部都已白发苍苍,但提起王树声大将,他们依然记得那个在食堂排队的朴素身影,记得他那语重心长的教诲:“越是领导干部,越要严格要求自己啊。” 信息来源:老友 2014年10期 |《王树声:保持优良革命传统》 文│一阳 编辑│南风意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