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婆婆来带娃的第三天,就偷偷往辅食里加了盐。 闺蜜一个电话打过来,劈头盖脸就是一句:“完了,你家要开战了。” 我挂了电话,默默打开电脑,打印了三张A4纸,贴冰箱门上了。 是的,我认输了。 但不是对婆婆认输,而是对“妄想改变一个老人根深蒂固几十年观念”这件事,我提前认输。 这玩意儿比登天还难,撞南墙都算轻的,得是撞地球。 所以,我的第一条规矩就写的明明白白:在厨房里,妈永远是对的。 她用她那套老办法给孩子蒸苹果,我觉得没用?嘴上得说:“妈,还是您有经验!” 让她赢。 在一间屋檐下,争对错是最蠢的事,赢了道理,输了心情,全家跟着你吃挂落儿,图啥? 冰箱上第二张纸,是“专家说”。 婆婆非要换开裆裤,我能跟她吵吗?不能。 我只会一把抱起孩子,满脸“惊恐”:“哎呀妈!昨天医生刚讲,最近病毒厉害,让必须捂严实点!” 你看,锅甩给“医生”,矛盾就没了。 我算看透了,甭管什么学历,在长辈心里,“医生说”“专家说”“电视上说”,就是比“儿媳说”有分量。 最后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每周六下午,雷打不动,全家出门。 我老公,必须在场。 我会当着婆婆的面,使劲儿夸他:“你看我老公,带娃就是一把好手!宝宝就爱爸爸举高高!” 把他从“夹心饼干”变成“粘合剂”,让他知道,这个家,他是顶梁柱,不是裁判员。当妈的看见儿子被夸,心里能不乐开花? 就这么过了半年。 前两天,婆婆刷着抖音,突然抬头问我:“哎,上面说小孩吃DHA会变聪明,咱家要不要也买点?” 那一刻我差点没忍住笑出声。 你看,仗打完了。 不是我赢了,也不是她输了,而是我们俩,终于在一个战壕里了。 说到底,婆媳关系这玩意儿,真不是靠硬刚。 那就像揉面,你使出吃奶的劲儿去揉,那面只会越来越硬,越来越干。 得加点水,加点酵母,还得给它时间,让它自己慢慢发酵、膨胀。 装装糊涂,撒撒娇,偶尔再捧一下…… 你会发现,最后蒸出来的那个馒头,又软又甜。

用户44xxx56
累不累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