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12岁双胞胎因为玩手机被家长说了几句,俩孩子二话不说,直接结伴离家出走。没想

热条角 2025-11-24 16:22:17

陕西12岁双胞胎因为玩手机被家长说了几句,俩孩子二话不说,直接结伴离家出走。没想到的是,两个孩子没带手机、没带钱、没有任何通讯工具,居然在自家小区的楼道里凑活过了一夜。家长急得一宿没睡,满世界找人,警方也出动了,结果孩子就在眼皮子底下。 说实话看到这个消息,我心里五味杂陈。 一方面,当家长的那种焦虑我太能理解了。孩子不见了,电话打不通,天又黑了,脑子里全是最坏的画面。那种心慌,没经历过的人真的体会不了。 但另一方面,我又忍不住想:这俩孩子其实也没想走远啊。 你看,他们没带手机,没带钱,什么都没有,就躲在小区楼道里。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们心里也害怕,也不敢真的离开。 他们只是想让爸妈“急一急”,想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委屈和不满。 可问题是,孩子选择了最极端的方式,家长却完全接收不到这个信号。 我跟几个当妈的朋友聊过这事,大家都有同感:现在管孩子玩手机,简直比打仗还难。 你说轻了,孩子根本不当回事;你说重了,孩子觉得你不理解他,动不动就“你烦不烦”、“别人家长都不管”。 有个朋友跟我说,她儿子今年上初一,有一次因为玩游戏超时,她就多说了两句,结果孩子直接把房门一摔,三天没跟她说话。 她当时又气又委屈,心想:我说你几句怎么了?我还不是为你好? 但后来她反思,可能问题不在于“说了什么”,而在于“怎么说的”。 现在的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自尊心特别强,特别在意“被尊重”。你当着外人的面说他,他觉得丢脸;你用命令的语气说他,他觉得你不把他当回事。 很多时候,家长觉得自己是“随口说几句”,但在孩子耳朵里,可能就是“你又在嫌弃我”、“你根本不理解我”。 说白了,家长和孩子之间,差的不是那几句话,差的是一座沟通的桥。 我不是说家长不能管孩子,该管的肯定要管。但管的方式,真的需要讲究。 有个教育专家说过一句话,我觉得特别有道理:跟青春期的孩子说话,不要“对着干”,要“肩并肩”。 什么意思呢?就是别站在孩子的对立面,别动不动就“我说的都是对的,你必须听”。试着站在他身边,跟他一起面对问题。 比如管玩手机这事,与其说“不许玩了”、“你怎么又玩”,不如换个方式: “儿子,你觉得每天玩多长时间合适?咱俩商量一下?” 让孩子参与制定规则,他执行起来的抵触情绪会小很多。 当然,我也不是说孩子离家出走就是对的。都12岁了,遇到点事儿就跑,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肯定不行。 但换个角度想,孩子为什么会选择“跑”而不是“说”?是不是因为在他心里,觉得“说了也没用”、“说了你们也不会听”? 有时候,孩子的极端行为,恰恰是在用最笨的方式,喊出那句:“爸妈,你们能不能听我说?” 真心希望这俩孩子平平安安,也希望每个家长都能停下来想想:我和孩子之间,是不是也隔着一道门? 你们平时是怎么管孩子玩手机的?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评论区聊聊。

0 阅读:0
热条角

热条角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