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俄罗斯媒体突然放出一句硬话:中方要是被逼到动手,可能有人趁火跟上;可要是把挑衅者真打疼,反倒能换来尊重和安静。 这话听着糙但理不糙,毕竟是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实打实换来的教训。 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后,北约东扩的脚步确实歇了阵子,直到去年才又开始加速。这事儿明摆着,有时候硬拳头就是比软磨硬泡更管用,也更能让人记住底线。 先说明白,这绝不是鼓吹打仗,咱们得先看看现实情况。咱们中国的制造业占了全球三成份额,还是12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 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依存关系,本身就是最厉害的威慑力。真要动起手来,谁都承受不起那代价,这点大家心里都有数。 国际社会有时候真跟丛林里的规则有点像,实力弱了就容易被欺负。估计不少人还记得1999年驻南联盟使馆被炸那事儿,那是刻在心里的耻辱。 当时咱们实力确实跟不上,除了强烈抗议,没更多办法反击。可现在不一样了,福建舰航母下水,歼-20在蓝天翱翔,东风导弹指哪打哪。这些拿得出手的硬家伙,就是咱们说话的底气,谁都不敢轻易无视。 俄罗斯这提醒其实挺现实的,忍气吞声从来换不来尊重,该亮剑时就得亮。这些年南海、台海的情况大家都看在眼里,咱们实力一摆出来。那些之前蹦得欢的挑衅者,立马就收敛了不少,态度也谨慎起来。 他们不怕跟你吵吵嚷嚷,但真怕把咱们惹急了付出代价。这世界的道理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就是认实力。咱们老祖宗一直讲“以和为贵”,这是刻在骨子里的文化基因。 但很多人忘了后半句,“以武止戈”才是和平的保障。就像带着橄榄枝去谈判,兜里也得揣着能保护自己的家伙。不然光靠嘴说的和平,在真刀真枪的利益面前根本站不住脚。 翻翻历史就知道,从来都是敢战方能言和,能战才能止战。抗日战争时期,咱们靠着小米加步枪硬拼,才把侵略者赶出去。 建国后几场自卫反击战,也是用实力打出了几十年的和平发展环境。这些过往都在告诉我们,和平从来不是求来的,是靠实力守来的。 当然了,咱们发展实力不是为了欺负别人,而是为了不被别人欺负。毕竟手里有底气,跟人打交道时腰杆才能硬,说话才能有分量。 现在咱们搞经济、搞科研、搞国防,说到底都是为了守护这份和平。守护咱们普通人安稳的日子,守护国家的尊严和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