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香港火灾的新闻,我才理解,之前我爸为什么说,塔楼再便宜,也还是买板楼。相对来说,板楼火灾时的逃生优势还是大于塔楼的。 这场吞噬了至少36条生命、让279人失联的大埔宏福苑五级大火,烧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火焰沿着杂物和竹棚疯狂爬升,高温逼得消防员都无法靠近。住在塔楼高层的居民,在浓烟和断电的电梯面前,逃生之路变得异常艰难。 塔楼那种一层多户、紧紧环绕电梯井的设计,在平日里是高效的象征,烈火中却可能成为致命的迷宫。点式布局让不少户型只有单面采光通风,一旦这个方向被火舌封住,房间里的人连呼吸都成问题。板楼则像一把摊开的扇子,户户南北通透,拥有独立的通风采光面。火灾发生时,清新的空气从背火面涌入,为生命打开一扇隐形的窗。 板楼的建筑形态决定了它的低密度特性,每层通常只有2到4户人家。这意味着发生紧急情况时,楼道里不会出现塔楼那种一层十几户居民争相逃生的混乱场面。更少的人流在更短的时间内就能通过消防楼梯安全撤离。 当塔楼住户在几十层高空等待救援时,板楼居民可能已经徒步跑到了楼下。这种高度上的差异是生与死的距离。板楼一般不超过12层,从顶层步行到地面的时间,远远短于动辄三四十层的塔楼。香港这场大火中,消防员动用7架钢梯艰难施救,但对于超高楼层的受困者,地面救援往往鞭长莫及。 你选择的不只是一套房子,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一套安全保障系统。板楼通过其独特的建筑结构,在无形中为你的家庭增加了安全冗余。它或许没有塔楼那种俯瞰全城的壮观视野,却能在危急时刻给你最踏实的守护。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高层住宅楼火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