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美国海军造舰之路可谓步履维艰。投入巨资研发的新型水面舰艇,竟没有一型能顺利

樱碟咸莱 2025-11-27 09:34:49

冷战后美国海军造舰之路可谓步履维艰。投入巨资研发的新型水面舰艇,竟没有一型能顺利问世。从朱姆沃尔特级的科幻破灭到星座级的黯然下马,三十年技术狂飙的背后是系统性困境。 摊开来看,这些舰艇的闹心事儿不少。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原计划建造32艘,结果只造了3艘就草草收场。这型号称"由海向陆"的科幻战舰,配备的先进舰炮系统竟找不到合适弹药,沦落到"有枪无弹"的尴尬境地。现在其中两艘还在进行高超音速导弹改装,前途未卜。 濒海战斗舰更是问题成堆。自由级和独立级原本设计能通过更换任务包执行反潜、反舰和扫雷任务,结果这些作战包至今没能配齐。自由级传动系统老出故障,独立级的铝制船体还出现裂缝。更讽刺的是,部分舰艇服役不到五年就提前退役,创下"一边服役一边退役"的奇观。 星座级护卫舰的遭遇同样令人唏嘘。原本说要造20艘,基于成熟的意大利FREMM设计,结果美国人非要大改特改,导致与原型舰的通用性只剩下15%。首舰开工三年多只建了12%,最终项目被取消,只保留已开工的两艘。 再看大家伙。福特级航母号称世界最先进,电磁弹射器却故障频发。首舰服役六年才进行作战部署,至今不能弹射F-35C战斗机。二号舰肯尼迪号下水六年还在舾装,看样子还得再泡两年。美国级两栖攻击舰的设计更是反复折腾,先是取消坞舱专注航空作战,结果从第三艘开始又把坞舱加了回去。 其他项目也好不到哪去。DDG(X)下一代驱逐舰连个详细的方案都没见着;圣安东尼奥级船坞登陆舰建到一半,一体化隐身桅杆的供应商倒闭了,只好换回传统桅杆;中型登陆舰LSM的方案变来变去,至今停留在纸面上。 这些失败背后有着共通的原因。技术上太过冒进,总想一口吃成胖子;需求上脱离实际,朱姆沃尔特级专注对陆打击时,大国海战的需求已经变了;工业基础也在崩塌,特种钢材要进口,熟练焊工缺口达40%。 更糟的是管理混乱。星座级项目主任因贪腐被撤职,濒海战斗舰项目被曝做假账。普遍采用的"边设计边建造"模式,导致舰艇建到一半还要返工修改。 现在美国海军正面临青黄不接的困境。老旧的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即将全部退役,早期伯克级驱逐舰也开始老化,护卫舰缺口达60艘以上。转向无人舰艇看似是个办法,但自主作战和通信技术还不够成熟。 回头看看,冷战时期积累的老本还能吃多久,确实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当产业链空心化遇上官僚体系效率低下,再宏伟的造舰计划也难逃搁浅的命运。美国海军要想重振雄风,恐怕得先解决好这些根本性问题。

0 阅读:24

猜你喜欢

樱碟咸莱

樱碟咸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