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说: “与人聊天, 少说自己的孩子。 如果孩子表现不好, 通过你的嘴说出

小柚子趣事吧 2025-11-27 13:38:35

李玫瑾说: “与人聊天, 少说自己的孩子。 如果孩子表现不好, 通过你的嘴说出去了, 孩子有可能会越来越不好; 如果孩子表现好, 经过你的嘴说出去了, 可能孩子以后会没有你说的好。” 不是藏着掖着不愿分享, 而是孩子的成长需要留白, 过早暴露在他人的议论里, 要么被负面评价戳伤自信, 要么被过度夸奖捧得浮躁。 孩子犯错时, 你随口向旁人抱怨他的调皮、笨拙, 看似是发泄情绪, 实则是把孩子的短板公之于众。 旁人的附和或轻视, 会像小石子一样砸在孩子心上, 慢慢磨掉他的自尊, 让他真的认同“我不行”, 最后干脆破罐子破摔, 活成你口中“不好”的样子。 孩子优秀时, 你逢人就夸他成绩好、懂事乖, 以为是为孩子骄傲, 殊不知过度的炫耀会变成无形的压力。 孩子会觉得, 只有保持“优秀”才能得到父母的认可, 一旦后续表现稍有回落, 就会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 更怕旁人的期待变成枷锁, 让他为了维持“好孩子”的标签, 不敢试错、不敢松弛, 最后在紧绷中慢慢失去动力, 反而达不到曾经的高度。 孩子的好与坏, 该是他自己的人生注脚, 不是你与人寒暄的谈资, 更不是用来攀比、炫耀的资本。 少说,是给孩子留足体面, 不把他的隐私当话题, 不把他的表现当谈资, 让他在不被打扰的空间里, 慢慢修正缺点、沉淀优点, 长成自己的模样。 过多的评价会变成无形的枷锁, 负面的吐槽会摧毁他的底气, 过度的吹捧会迷失他的方向, 要么压得他抬不起头, 要么让他飘得忘了根。 真正的爱护, 从来不是把孩子的一切挂在嘴边, 而是守住孩子的隐私, 护住他内心的安稳。 允许他不完美, 接纳他的起伏, 让他按自己的节奏, 踏实走好每一步路。 这样的孩子, 才能内心笃定、底气十足, 在成长的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0 阅读:87
小柚子趣事吧

小柚子趣事吧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