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还是发生了!”近日,江苏海安,一老太将多年攒下的钱,放在床下纸箱里,等到孙女结婚时,这才找出来交给孙女,不料,因时间太长,纸币已经严重发霉,银行工作人员数了6个小时,最终兑换了85万元!网友:这得存了多久啊? 老太今年 78 岁,一辈子勤劳节俭,年轻时在工厂做工,退休后又帮人缝补浆洗,把省下来的每一分钱都仔细收好。孙女从小跟着她长大,祖孙俩感情格外深厚,从孙女上小学起,老太就有了存嫁妆的想法。 她觉得把钱存在银行不如放在家里踏实,便找来一个厚实的纸箱,把一张张纸币按面额分类叠好,外面裹上几层塑料袋防潮,悄悄藏在自己卧室的床底下,这一藏就是十几年。 这些年里,老太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趁家人不注意,把积攒的现金补充进去,从最初的几十元、几百元,慢慢攒成了满满一箱。 她从没想过要数一数总共有多少,只知道要给孙女一份体面的嫁妆,让她在婆家不受委屈。直到今年孙女定下婚期,老太才满心欢喜地把床板掀开,小心翼翼地搬出那个沉甸甸的纸箱,可打开的瞬间,她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 纸箱里的塑料袋早已失去防潮作用,潮湿的空气让纸币吸饱了水分,表面长满了绿色、黑色的霉菌,大部分纸币都粘连在一起,用力一扯就会破损,有些甚至已经碳化发黑,连面额都难以辨认。 老太急得直掉眼泪,这些都是她一辈子的心血,要是兑换不了,孙女的嫁妆就少了一大笔。家人赶紧带着纸箱赶往附近的工商银行海安支行,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寻求帮助。 银行工作人员接过纸箱时也吓了一跳,打开后一股霉味扑面而来,粘连的纸币硬邦邦的,稍不留意就会碎裂。 考虑到这笔钱对老太一家的重要性,银行立刻成立了临时处理小组,专门开辟了一个通风干燥的工作台,工作人员戴上手套和口罩,拿出镊子、软毛刷、放大镜等工具,开始了细致的分离和清点工作。 这可不是简单的数数,每一张纸币都得像对待文物一样小心处理。工作人员先把粘连的纸团放在通风处稍微晾干,再用镊子轻轻揭开,对于粘得特别紧的,就用软毛刷蘸着少量温水慢慢湿润,一点点分开。 分离后的纸币还要逐张检查,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办法》判断兑换标准:票面剩余四分之三以上、图案文字能原样连接的,按全额兑换;剩余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三的,按半额兑换;不足二分之一或无法辨别面额的,就只能作废。 整个过程耗时整整 6 个小时,工作人员轮流上阵,眼睛都盯得发酸。有些纸币霉变严重,只能辨认出部分图案,他们就对照人民币防伪特征一点点比对; 有些碎成了好几片,就像拼图一样慢慢拼接。最终统计显示,老太藏的纸币总额超过 90 万元,其中大部分能全额或半额兑换,只有少数严重碳化的无法挽救,最终成功兑换 85 万元现金。 拿着崭新的钞票,老太激动得说不出话,一个劲地向工作人员道谢。家人后来回忆,老太藏钱的卧室朝北,常年潮湿,床底下通风又差,再加上纸箱密封不严,时间一长,纸币自然就发霉了。 银行工作人员提醒,人民币的保存需要干燥、通风、避光的环境,长期存放现金最好选择密封的铁盒或防潮箱,放入干燥剂,避免放在潮湿的角落或地下。 如果发现纸币发霉、粘连,不要自行撕扯或烘烤,那样会造成二次损坏,正确的做法是保持原状送到银行,由专业人员处理。 老太的经历之所以让人感慨,不仅因为这笔钱承载着祖辈对晚辈的疼爱,更因为它提醒大家,合理保存财物的重要性。 在移动支付普及的今天,仍有不少老人习惯存放现金,这份谨慎和节俭值得尊重,但选择正确的保存方式,才能避免辛苦积攒的财富遭受损失。银行 6 小时的耐心清点,既挽回了老太的损失,也让大家看到了金融服务中的温度。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