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 日本最新通报 日本36家核心企业的对华经贸之行,说黄就黄了。

霁雾阙任 2025-11-27 15:37:08

热议! 日本最新通报 日本 36 家核心企业的对华经贸之行,说黄就黄了。 原定11月25日出发,丰田、索尼、三菱重工这些行业龙头都在名单里,临门一脚却被紧急叫停。     原本应该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经贸大合作,日本那边三十多家龙头企业排着队准备来中国谈项目,不是普通的走走看看,而是动辄几亿美元、几十亿美元的大单子:造新能源车的、搞半导体材料的、做智能装备的,全都提前把细节研究透了,就等来中国把字签了、把手握了。     可以说,日本企业这次是“全体起立”,丰田准备和国内头部电池厂商敲定氢能源合作方案,索尼把半导体封装业务当成重点要推进,三菱重工则把高端制造合作提上了议程,一共准备了十二项合作备忘录,人家连签约流程、人员安排都排好了,律师和技术团队全套上阵。     而中国这边也没闲着,不少企业专门空出研发资源、调整工厂排产,原本准备的自主项目都往后挪,就是为了给日企腾位置。     双方都做好了“谈完就落地”的节奏,谁想11月22日突然传来一个消息,此行取消,甚至不排除无限期延期。     所有人都愣了:好端端的合作,怎么说不来就不来?     原因说简单也简单,说严肃也严肃,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自己把锅给端了出来。     她这段时间在历史问题上“翻旧账”,想淡化侵略,又在台湾问题上挑衅,中方的底线她踩了不止一次。     政治气氛一下子被她搅得乌烟瘴气,经贸合作自然受到影响,对两国来说,经济是经济,但能不能谈、能谈到哪一步,全靠政治互信,信任没了,合作也就悬了。     对日本企业来说,这一刀可切得不轻,前期投入的时间、人力、准备全部白费,工厂那边的产线规划要重来,研发排期也要调整。     更致命的是,中国市场的更新速度不是他们等得起的,2025 年前十个月,日本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份额掉到8.2%,而中国品牌一路冲到78%,像比亚迪、宁德时代这些企业的技术迭代比日本更快,这次错过窗口期,日企未来想追赶难度不小。     反观中国这边,损失当然有,但压力相对小,中国在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的自主化速度肉眼可见地提升,关键材料国产替代成效越来越明显。     即便合作临时中断,也能靠自己的技术积累把项目继续推进,何况现在德国、韩国等国家正加大在华投入,哪家停下,市场就会被别人补上。     说到底,日本企业离不开中国市场,这是铁的事实,中国已经连续多年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2022年双边贸易额高达3400亿美元,像东京电子这种巨头,在中国大陆的营收能占到四成。     在华日企超过一万家,仅上海就有五千多家,牵动的是几十万就业、上千家上下游企业。     所以行程一取消,日本商界那边立刻慌神了,调查显示,七成以上的日企认为“政治不确定性”是它们在华投资最大的风险点。     可惜日本政客一句不负责任的话,直接让几十家企业承受损失,商界当然怨声载道。     网友们议论也挺实际:有人觉得可惜,认为本来是两国企业共赢的机会,也有人觉得不能在原则问题上让步,还有人说得最扎心:“商人辛苦准备半年,被政客一句话毁了”。     眼下日本企业只能尝试通过线上会议续一口气,把损失降到最低,但从长期来看,生意最终还是得面对面谈,政治信任也必须重新建立。     因为中国巨大的市场规模、完备的产业链和强劲的创新能力是全球少有的资源,而日本企业的技术积累也能给中国产业升级带来价值。     这次36家日企访华落空,就是最现实的提醒:政治基础要是垮了,经济合作就是无源之水,谁把底线踩了,谁就得承担后果。     对此你怎么看?

0 阅读:60

猜你喜欢

霁雾阙任

霁雾阙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