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到香港大埔那场火灾的后续报道,心里更不是滋味了。原来那位差点遇险的72岁老人是陈女士,她不是独居,而是平时帮女儿带孩子。火灾发生时,家里其他人都去韩国旅游了,就她一个人在家。 这个情况是不是让很多人更有共鸣了?这不就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家庭模式吗?年轻人外出工作或旅游,老人留守在家。区别只是,这次女儿是在国外,但危险发生时,距离根本不是问题。 最让我后怕的是陈女士描述的逃生经过。她根本没听到火警铃,是女儿从韩国打来电话才把她叫醒的。逃到楼下后,看到起火点还隔着两栋楼,她甚至觉得没事了,还想返回家里拿东西。这个细节太真实了,很多老人第一时间想的不是自己安危,而是家里的财物。幸好被周围人劝住了,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这件事暴露的问题比我们想得更复杂。首先,现在的火警系统对老年人真的友好吗?声音够不够大?能不能考虑到老年人听力下降的情况?其次,老年人的安全意识需要特别关注。就像陈女士,明明已经安全撤离,却因为觉得火还远就想返回危险区域。这说明我们平时给老人做安全教育时,光说注意安全是远远不够的,得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把事情的严重性说透。 现在想想都后怕,要是那天女儿没打那个电话,要是电话没接到,要是周围没人劝阻。这些可能性任何一个成真,结局都可能完全不同。这也提醒我们,虽然现在通讯发达了,但最重要的还是那份随时牵挂的心。就像陈女士女儿说的,平时可能觉得唠叨,关键时候一句提醒就能救命。 这件事也给所有子女提了个醒:定期检查父母家的消防设施,教他们使用手机紧急呼叫功能,反复强调遇到火灾别贪恋财物。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在关键时刻可能就是生与死的区别。 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或者你对如何提高老人安全意识有什么好建议?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让更多人受益。 来源:红星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