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驻沪总领事馆转发了印度外交部的声明,说印方已经就“印度公民拘留事件”与中方进

洞察观史 2025-11-27 16:53:47

印度驻沪总领事馆转发了印度外交部的声明,说印方已经就“印度公民拘留事件”与中方进行了“强烈的交涉”,还说中国违反了“允许所有国家公民免签过境24小时的规定”。 11月26日印度驻沪总领事馆转发的外交部声明,看着义正词严,实则藏着个明显的漏洞,不少懂行的网友看完就笑了——所谓“中国违反24小时免签过境规定”,压根没搞清楚咱们的政策到底是啥。 咱先把印度声明的核心意思摆出来,他们说有印度公民在华被拘留,理由是中方没遵守“所有国家公民免签过境24小时”的规矩,还说已经“强烈交涉”,字里行间都透着不满。 可这事儿的关键,得看咱们的过境免签政策到底覆盖谁。2024年12月18日公安部官网明确公告,咱们的过境免签早从72小时、144小时统一延长到240小时,也就是10天,但有个前提——只针对俄罗斯、巴西、英国等54个国家,印度并不在这份名单里。 这就有意思了,印度说“所有国家”,可咱们从来没承诺过“所有国家”都能免签过境,政策里写得明明白白的适用范围,不知道是印度没看清楚,还是故意装糊涂。 再说说被拘留的印度公民,目前没官方消息说具体原因,但结合政策能猜个大概。要么是他没办签证就想过境,不知道自己国家不在免签名单里;要么是办了其他签证,却违规从事和签证目的不符的事,这两种情况被拘留都合情合理。 有人可能会问,那以前有没有印度公民免签过境的情况?还真有,但那是双边协议里的特殊安排,比如商务代表团或者特定航班的乘客,不是印度说的“所有公民”都能享受,这可是两码事。 更值得说道的是印度自己的过境政策,2025年11月1日印度BLS官网明确写着,中国公民过境印度,要么是同一航班直接过境,要么停留不超24小时且不出机场,要是想出机场就得办落地签,这条件可比咱们严多了。 咱换位思考下,要是中国公民没符合印度的过境要求被拘留,咱们会不会跑去说印度“违反规定”?肯定不会,因为得先搞清楚人家的规矩再出门,这是基本常识啊。 印度这波操作,有点像自己没看清楚考试规则,考砸了就说老师判错了。他们只提“24小时免签”,却故意漏掉“适用国家”这个关键前提,这种选择性忽略的做法,实在没法让人信服。 其实咱们的过境免签政策一直挺开放的,2024年放宽后,适用口岸从39个增加到60个,能停留的区域覆盖24个省份,连跨省旅行都允许,就是为了方便正当的过境旅客。 有经常出国的朋友肯定知道,过境免签这事儿,从来没有“所有国家通用”的说法,每个国家都会根据双边关系、安全考量划定范围,美国、欧盟都是这么做的,印度自己也不例外。 再往深了想,印度这次“强烈交涉”,可能还有别的心思。最近中印之间的经贸往来挺频繁,印度不少商品靠出口到中国,也许是想借这事儿给咱们施压,争取更多经贸好处,可这种拿不实理由说事的方式,根本达不到目的。 要是印度真为自己公民着想,更该做的是提醒公民出行前查清楚目的地政策,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就指责别人。毕竟出门在外,遵守当地规矩才是最安全的,这道理在哪都适用。 咱们外交部到现在还没正式回应,估计也是觉得这事儿有点“没必要”——政策写得明明白白,真要交涉也得拿对依据啊。要是连对方的政策范围都没搞清楚就喊“违规”,只会让自己没面子。 国际交往就像邻里相处,有问题可以好好说,但得摆事实讲道理。要是自己没搞清楚情况就上门“吵架”,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伤了和气。 不管是国家还是个人,出门办事先看清规矩,这都是最基本的素养。印度要是真关心公民权益,不如先把咱们的过境政策打印出来贴在领事馆门口,比搞“强烈交涉”管用多了。 信息来源:  CGIShanghai印度驻沪总领事馆—— 2025年11月26日 India responds to statement made by Chinese MFA 印度回应中国外交部的声明

0 阅读:73

猜你喜欢

洞察观史

洞察观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