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日本媒体突然“宣布”了一个冷冰冰的现实:中国人的日常生活里,能被日本品牌牢牢占据的领域,已经所剩无几。 日本媒体最近不得不承认一个现实:中国人日常生活里,被日本品牌牢牢占据的领域越来越少,尤其是曾经风光无限的日系车,如今早已不复当年盛况。 乘联会最新数据一出来,更是直观得很,2025 年前十个月,日系车在华市场份额只剩 10.8%,而中国自主品牌直接飙到 58.3%,这样的反转放在十几年前,谁都不敢想。 还记得早年间,街头巷尾跑的满是日系车,丰田卡罗拉、本田思域堪称 “街车天花板”,小区停车场里十辆有五辆是日系,谁开上一辆都觉得有面。 那时候大家选日系车,图的就是个 “省心耐用”,总说 “开十年不大修”“省油省钱”,这些标签让日系车在华市场巅峰时期的份额能占到25%以上,丰田、本田、日产一年加起来能卖400多万辆。 可今时不同往日,现在逛马路、进停车场,满眼都是比亚迪、吉利、长城这些自主品牌的车。 曾经需要加价才能提车的丰田汉兰达,现在终端优惠2万都少人问津,日产轩逸虽然还在销量榜前十,但同比下滑17.6%,被比亚迪秦PLUS远远甩在身后。 不少日系车4S店甚至出现 “销售比顾客还多” 的尴尬场面,和国产车4S店门庭若市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日系车的下滑,其实早有伏笔。最关键的就是没跟上新能源的浪潮,以前大家买车看重省油,日系车的混动技术还算吃香,但现在国产车的新能源技术直接实现了 “降维打击”。 比亚迪秦实测百公里油耗才2.9L,满油满电能跑2000公里,而同价位的卡罗拉双擎亏电油耗得4L左右,续航差了一大截。 更别说纯电领域,日系车的电动车不仅续航短,智能配置还落后,2025年了还有些新车在用机械仪表,车机连CarPlay都不支持,反观国产车,华为鸿蒙座舱、L2 级辅助驾驶都是标配,还能OTA升级,体验差太多。 日系车的 “质量神话” 也碎了,从高田气囊事件开始,到 2024 年多家日系车企被曝碰撞测试、油耗测试造假,甚至部分车型因此停产,消费者对它们的信任度直线下降。 而国产车这些年在品质上进步明显,虽然还存在一些小问题,但核心部件的可靠性越来越高,再加上极致的性价比,同等配置下,国产车价格比日系车低 15%-30%,自然更受青睐。 还有审美和需求的变化。现在买车的主力是年轻人,他们看惯了小鹏P7的无框车门、问界 M7的大屏座舱,再看CR-V、RAV4 那套 “祖传” 内饰和手动操作的中控,实在提不起兴趣。 国产车恰恰抓住了年轻人的喜好,不仅设计时尚,还堆满了零重力座椅、氛围灯、香氛系统这些配置,体验感直接拉满。 不能说日系车彻底不行了,它们在耐用性、保值率上还有一定优势,比如卡罗拉开三年残值率还能到70%,但时代变了,汽车市场的主流需求已经从 “省油耐用” 变成了 “智能电动”,而日系车转型太慢,就像当年死守功能机的诺基亚,被智能手机时代淘汰一样。 从曾经的 “街车霸屏” 到如今份额跌破11%,日系车的境遇变化,恰恰印证了中国自主品牌的崛起。 这背后是国产车在技术研发、设计审美、用户体验上的全面发力,是从 “中国制造” 到 “中国智造” 的蜕变。 现在消费者买车,不再盲目崇拜外资品牌,而是更看重产品本身的实力。 未来的汽车市场竞争只会更激烈,日系车如果还不加快转型脚步,恐怕会被越甩越远。 而自主品牌只要继续保持这份创新和进取,不仅能坐稳国内市场,还能在全球舞台上发光发热。 实力才是最好的名片,国产车的逆袭,才刚刚开始。 对此你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