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文提统一新模式,称台湾不一定有2028年选举,大陆两句话回应。 在民进党支持度持续下滑的背景下,国民党开始寻求新的两岸论述突破口,试图重新掌握岛内政治议程的主导权。 国民党副主席萧旭岑在2025年11月17日率先发声,明确郑丽文的两岸路线将基于“一国两区”原则。 他声称,这并非香港的“一国两制”模式,而是将两岸视为“一个国家的两个区域”。 这种说法试图在“一中”框架下,为台湾争取一个模糊的对等地位。 郑丽文本人则在11月20日的专访中,将紧张气氛推向高潮。 她直言“台湾不一定等得到2028年选举”,暗示台海局势已刻不容缓。 这番言论在岛内引发巨大震动,被解读为国民党对民进党当局无力控制局面的强烈警告,也像是在向大陆传递某种复杂信号。 对于岛内民众而言,这种表述无疑加剧了未来的不确定性。 面对国民党抛出的新论述,大陆方面并未陷入文字游戏,反应迅速且精准。 国台办发言人彭庆恩在11月26日的例行记者会上,用两句话给出了明确回应。 他首先重申“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这第一句话,直接粉碎了“两区对等”的幻想,从根本上明确了主权归属问题,不容任何模糊与挑战。 紧接着,彭庆恩强调“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是“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 这第二句话,则是在提醒国民党,任何对话都不能偏离最终统一的目标。 大陆的回应看似平静,实则釜底抽薪,堵死了任何企图以“维持现状”为名、行“不统不独”之实的投机空间。 这两句话清晰地表明,大陆的底线和原则不容试探。 郑丽文的“一国两区”究竟是什么?它源自所谓“中华民国宪法”框架,试图将两岸定义为“大陆地区”和“台湾地区”。 这与“一国两制”存在本质区别。“一国两制”明确中央政府拥有国防、外交等核心主权权力,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而“一国两区”则刻意回避这一核心,暗含“互不隶属”的意味,极易滑向“变相两国论”的危险境地。 这种论述是一种极其危险的政治试探。它既想迎合岛内部分民众“厌独求稳”的心理,又想避免触碰统一这一实质性议题。 郑丽文的策略,显然是在走钢丝。 她一边喊出“台湾人也是中国人”来争取中间选民,另一边又提出“武力保台”来安抚美国,试图左右逢源。这种政治投机色彩十分明显。 郑丽文此举的背后,是岛内政治生态的剧烈变动。 当前民进党支持度已跌至31.1%,民众对赖清德当局的“抗中保台”路线日益疲惫。 国民党支持度则回升至25.8%,在与民众党主席黄国昌会晤后,“蓝白合”的民调支持度更是达到40.5%,领先民进党。 郑丽文显然想抓住这个窗口期,抢占两岸话语权。 美国因素同样不容忽视。美在台协会主动与郑丽文接触,显然是想确保未来的两岸对话能在其“可控”范围内进行。 美国希望维持台海现状,不愿看到任何一方打破平衡。 郑丽文的模糊策略,某种程度上也迎合了美方的这种意图,但这无疑是与虎谋皮,极具风险。 就在两岸论述激烈交锋之际,外部干预势力也在搅局。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期发表涉台错误言论,赖清德当局竟公开声援,称之为“台日友谊”的展现。 对此,国台办痛批其“媚日卖台”的无耻行径,并严厉警告日本右翼势力不要在台海问题上玩火。 这无疑让本就复杂的局势,增添了更多的不稳定因素。 郑丽文的“新模式”看似巧妙,实则是在进行一场高风险的赌博。 她试图用模糊的“一国两区”来试探大陆的底线,为国民党谋取政治私利。 然而,大陆早已通过重申“一国两制”是最佳方案,并划定了“九二共识”的核心红线,表明了坚定立场。 任何文字游戏都无法动摇这一根本原则。 她警告“台湾不一定有2028年选举”,或许并非完全是空穴来风。 当和平对话的善意被不断消耗,当“反独促统”的政治基础被投机者一次次掏空,和平统一的窗口期确实在不断收窄。 大陆的战略定力和耐心显然是有限度的。 从俄乌冲突中美国抛出的所谓“和平计划”就能看出,在大国博弈的棋盘上,棋子的命运往往身不由己。 国民党若继续在国家统一这一核心问题上摇摆不定、玩弄辞令,只会加剧两岸的互信赤字。 最终,可能连其所幻想的“不统不独”的生存空间都会彻底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