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4月22日,吴三桂开城迎清,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令人唏嘘的一步棋。 明末的局势用两个字概括就是“烂透”。内有李自成的农民军到处烧杀抢掠,外有满清铁骑虎视眈眈,而中央朝廷呢?崇祯皇帝每日焦头烂额,身边却连个能打的将领都找不出来。就在这乱局之中,吴三桂的选择成了压垮明朝的最后一根稻草。他向满清开了山海关的大门,让清军长驱直入,把大明三百年的江山彻底送了人。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吴三桂选了“保命”而不是“保国” 吴三桂的处境很尴尬。李自成抢了他的家,甚至连他的女人陈圆圆也被掳走,而明朝呢?已经是破船一艘,连皇帝都吊死了。再看看对面的满清,不仅军队强大,还承诺给他荣华富贵。说到底,吴三桂是个军人,军人最看重自己的地盘和人。李自成让他没了家,明朝没能力保他,于是他只能赌一把满清。虽说“家国天下”,但在他眼里,家永远比国重要。这样一分析,他的选择倒也不难理解。 2. 李自成的短视逼走了吴三桂 说起来,吴三桂投清,李自成也脱不了干系。他一进北京就开始杀人抢财,搞得民心尽失。把吴三桂的女人掳走,更是让人家彻底翻脸。你想想,一个人原本就对你不满,你还直接踩了他的底线,这不是逼着人家反吗?李自成的决策可以说是短视到了极点,他不仅没能团结吴三桂,还主动给了满清一个绝好的机会。 3. 崇祯的失败让人心尽失 吴三桂的选择,其实从崇祯帝垮台那一刻就注定了。明朝末年,腐败横行,百姓苦不堪言。崇祯虽说勤政,但他最大的毛病就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看似刚愎自用,实则优柔寡断。他把能打的袁崇焕砍了,把忠臣能臣搞得人人自危。到明朝没了好将领,也没了百姓的支持。当皇帝都撑不住了,吴三桂还能指望谁?他投清,其实是对崇祯彻底失望后的本能选择。 吴三桂开城迎清,是他个人的选择,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从他的角度看,他只是想保命和保地盘;从李自成的角度看,他失去了一个本该团结的盟友;从崇祯的角度看,他的失败其实早已注定。一场王朝更替,吴三桂只是那个推倒最后一块多米诺骨牌的人。
1644年4月22日,吴三桂开城迎清,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令人唏嘘的一步棋。 明末的
一只说历史啊
2024-11-28 12:05:28
0
阅读:32
真的假不了
清流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