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张珍贵的毛岸英与李讷的合影,摄于1946年,当时毛岸英24岁,李讷6岁,毛岸英尽管当时不怎么喜欢江青,但却非常疼爱自己的小妹妹,一有功夫他便去看望李讷,每次都给这个妹妹带一些小零食,兄妹二人相处得非常开心。 1946年,一张珍贵的照片记录下了毛岸英与李讷兄妹俩的温情时刻,那一年,毛岸英24岁,刚从苏联回到延安,而李讷还是个6岁的小姑娘。 照片里的毛岸英,眼神里充满了对妹妹的爱护,他经常去看望李讷,每次都带着小零食,兄妹俩在一起总是充满欢笑,毛岸英是毛泽东的长子,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 他出生于1922年,童年时期就跟随父母四处奔波,经历了革命的艰辛,8岁那年,母亲杨开慧被捕,年幼的毛岸英也一同被关进监狱,甚至遭受了毒打。 出狱后,他又和弟弟一度过着流浪的生活,直到1936年,他才被送到苏联,并在那里学习和生活了十年,从苏联回国后,毛泽东对毛岸英要求非常严格,他让儿子脱下苏军制服,换上粗布衣裳,和普通战士同吃同住。 毛泽东送他去农村,拜农民为师,学习种地,希望他能真正了解中国百姓的生活,在父亲的教导下,毛岸英不怕吃苦,努力学习,逐渐成长为一个优秀的青年。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他主动请缨,奔赴战场,不幸的是,在一次敌机轰炸中,年仅28岁的毛岸英牺牲了,远在国内的李讷得知哥哥牺牲的消息,悲痛万分。 毛泽东对子女的教育是严格的,他希望孩子们都能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他常说,“能吃苦的人才有出息,不比贡献比享受,那就没出息了,” 他以身作则,带头过着简朴的生活,衣服破了就补,一穿就是几十年。 他教育子女要艰苦朴素,不能搞特殊化,有一次,印尼总统苏加诺送给孩子们咖啡和牛奶,毛泽东知道后,专门开了一次家庭会议,批评孩子们不应该吃这些“特殊”的食物,要和老百姓一样,吃馒头、喝稀饭。 不仅对子女严格要求,毛泽东对待亲友也坚持原则,不搞特殊,湖南解放后,很多亲戚写信给他,希望他能帮忙安排工作,毛泽东拒绝了他们的请求,并立下“约法三章”,不许来北京看他,不许要求安排工作,不许借他的名义办事。 他认为,共产党不能搞裙带关系,要和老百姓站在一起,毛泽东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家庭生活也同样引人注目,他以严格的家风教育子女,为他们树立了榜样,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他教导我们要艰苦奋斗,要为人民服务,这些朴素的道理,即使在今天,也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