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车耀先被敌人打碎颅骨,战友以为他死了,就把他丢进弹坑,就地掩埋,不料

蜀山史道 2025-01-12 20:29:41

1923年,车耀先被敌人打碎颅骨,战友以为他死了,就把他丢进弹坑,就地掩埋,不料在弹坑里躺了一天一夜后,他竟被人发现还没死。

车耀先,一个名字,背后藏着一段老掉牙却又总让人心头一震的故事,一开始,他不过是个想让家里吃饱饭的普通人,在动荡年代,历经磨难,幸免于难。

1923年,那是个什么光景,乱世纷争,战火连天,百姓生活十分艰难,车耀先,当时在川军混口饭吃,一个小头目,说白了,炮灰一个,在简阳贾家场,一场混战,一颗流弹,正中头部。

血流如注,当场倒地,战友们一看,凉了,赶紧扒了衣服,丢进弹坑埋了,标准操作,省得被敌人摸到。

聂生明,车耀先的导师,也是个硬汉子,不惜冒险在炮火中寻找所谓的“尸体”,居然听到土里还有动静,扒拉一看,车耀先还有气,赶紧送医院抢救。

车耀先命大,捡回一条命,但头部重伤,留下后遗症,经常犯迷糊,他老婆,黄三,那真是不离不弃,日夜照顾,硬生生把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车耀先这前半生,也够坎坷的,1894年出生在四川大邑县,家里穷得叮当响,小时候跟着祖母和嫂子卖甘蔗、卖地瓜,后来自己拿条套裤换了火柴去卖,就为了挣点活命钱,有次过河差点被淹死,被人救起来,真是九死一生。

1908年,我去了崇庆县城学手艺,后来就在那家店铺里做了销售员,1913年,觉得经商没出路,去当兵了,好歹能吃饱饭,一路从大头兵干到连长,也算是有点本事。

1921年,部队在简阳驻扎时,他结识了聂生明,这对他后来的改变产生了影响。

在战场上差点命丧黄泉,车耀先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军阀混战,民不聊生,这仗打得有什么意义,他开始接触新观念,对那些军阀的统治感到越来越不忿。

1927年,刘湘发生了“三三一惨案”,他残忍地杀害了许多共产党人,这让车耀先对国民党的真实面目有了深刻的认识,之前参加“基督教东亚和会”,也让他认清了帝国主义的嘴脸,愤而退出。

他回到成都,组织了“中华基督教改进会”,觉得中国人就该自己管自己的宗教,在这个过程中,他接触到共产党员,接受进步思想,思想觉悟蹭蹭上涨。

1928年10月,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彻底走上革命道路,他写了首诗,表明决心,要为革命献身,打造一个太平盛世。

车耀先脱了军装,在成都开了一家小餐馆,叫“努力餐”,既是为了生活,也为了革命事业,“努力餐”成了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的秘密据点,大家在这里交换信息,策划行动,车耀先利用这个平台,团结进步力量,为革命事业默默奉献。

九一八事变爆发,车耀先坐不住了,以退伍军官和饭馆老板的身份,积极宣传抗日救亡,成了成都“反日救国大同盟”的领袖人物,他在学校教书,给学生们灌输抗日思想。

他还拉拢四川的地方实力派,一起反蒋抗日,各种社团、教会,只要有机会,他就去宣传抗日救亡,培养了一批进步青年。

西安事变发生后,国民党那边对消息捂得严严实实,车耀先觉得这样不妥,得让大伙儿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他创办了《大声》周刊,把西安事变的真相报道出来,还刊登中共中央的声明和一些进步文章。

国民党当然不乐意,三天两头查封,车耀先就改名继续办,从《大声》到《大生》,再到《图存》,最后又变回《大声》,这期间,《大声》出了61期,影响力巨大,成了抗日救亡的重要舆论阵地,车耀先冒着生命危险,用笔杆子战斗,向黑暗势力发起挑战。

1940年,成都闹了一场抢米的乱子,国民党把责任推到了共产党身上,车耀先和罗世文一起被捕,在牢里,国民党试图用好处来诱惑他,想让他背叛革命,但车耀先坚守信念,没有动摇。

他给孩子们留下了遗书,教导他们要“廉洁俭朴,努力不懈”,他先后被囚禁在息烽和渣滓洞,遭受了各种折磨,可他始终没有向命运低头,1946年8月18日,车耀先被秘密杀害,英勇就义,年仅52岁。

车耀先,从一个底层小人物,到为革命献身的烈士,他的一生都在追求正义和信仰,他经历了战争的残酷,看清了社会的黑暗,最终选择了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奋斗。

他通过自己的行为,展示了何为真正的勇敢和奉献,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车耀先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他的事迹激励着许多人,为了更光明的未来,大家都在不懈奋斗。

0 阅读:36
蜀山史道

蜀山史道

用专业的眼光,品读历史瞬间,解密历史疑云!